最近这些天,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丑上热搜”事件引发较大争议,在公众广泛关注之下,5月28日晚教育部首度发声:立即整改,重新绘制,严格审核,全面排查。与此同时,人教社亦发布声明:自责内疚,深表歉意,启动整改。前晚,教育部再度发声:已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彻查,对查出的问题将立行立改,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将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显然,相关部门、单位迅速表态,积极回应争议事件与公众关切,既表明对事件的高度重视,也用行动展示了完善和改进工作的决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引发争议的教材已经使用了有近十年时间。在这十年间,确实曾有人反映过插图问题,但一直未引发重视。这就提醒我们,如果在审核把关上更严格一些,对民意的反馈再及时一些,这场风波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丑上热搜”事件持续发酵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在迅速发生的基础上,拿出扎实的整改行动,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给孩子们打造出精品教材。
此次事件中,有这样一些声音:出现争议只是对“美”的判断因人而异而已;插图太丑是出版社为节省成本,不愿请高水平的画手所致;在教材问题上,人们更关注内容,所以忽略了插图和审美……这些声音乍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但教材的使用主体是孩子,是美育的一部分,应当是向孩子们传播爱和美的,关乎孩子们的价值培养和审美养成。此外,即便是出版社只愿意用很低的价格请水平不高的画手作画,但为什么能够顺利出版上市,不得不让我们对审核把关环节产生疑虑与担忧。至于更关注内容的说法也有不妥之处,对初开蒙的孩子来说,教材的装帧、设计、排版、插图同样也不可忽视,毕竟教材属于公共产品,首先要坚守大众审美标准,不能只注重教学内容而忽略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影响的插图等组成部分,更不能标新立异、夹带私货,从而对孩子产生不良诱导。由此可见,教材插图在无形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审美风格绝非无关紧要,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都应符合专业的标准,经得起大众的审视评判。
无独有偶,随着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丑上热搜”事件不断发酵,其他一些教材和绘本也被网友接连指出问题。比如,一儿童绘本《流汗啦!》向小朋友介绍流汗的原因时,配图中两个小男孩双手抱着一个小女孩的手臂,伸出舌头舔着。这样的图片是缺乏美感且“画风猥琐”的。显然,除了教材之外,儿童读物质量粗劣的问题也正在被广泛关注。其实,针对青少年读物的内容,这些年来陆续有一些诸如“存在不良行为、危险行为诱导”“用语粗俗”“暴力”“篡改经典”等粗劣问题被发现并引起重视。
因此,大众对此次插图事件的高度关注并不是“神经过敏”,也绝非小题大做,毕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关部门应该正视公众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及时吸取教训扎实整改,同时畅通教材编制的意见征询、接收与反馈渠道,保持与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消除公众对教材编制出版发行被“垄断”的误解与疑虑,用更严格的教育责任感、更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教材和读物的编制、把关和审核,不断完善内容呈现。同时,职能部门也应该依法依规追问追查,杜绝类似现象再现。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