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小朋友们在这一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主角。而越来越多自诩“大朋友”的成年人,也在这一天用各种方式蹭儿童节热度。他们会在朋友圈晒礼物,也有人在陪孩子过节时重新做了一回“孩子”。无论哪种方式,都反映出大家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其背后是减压的迫切需求,这些看似幼稚可笑的举动需要理解。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喜欢过儿童节,有网友说,不是大人给了孩子童年,是孩子在陪大人复习童年。一份玩具、一件新衣服、一次亲情陪伴……小朋友的快乐很简单,这些礼物都能让他们欢欢喜喜过个节。而成年人则试图从这些小事情中找回过去的回忆,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长大后快乐的阈值越来越高。
儿童节成了一个好机会,成年人可以不用那么多的顾虑,在这一天可以扮演成儿童,可以做一些小孩才会做的事情,比如索要礼物、与小孩子一起玩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人相比小时候生活条件好了,但是那份简单的快乐却很难找回来,成人过儿童节恰恰弥补了这个遗憾。这会带给自己很大程度上的心理满足,心理压力也会得到舒缓,所以儿童节也是成年人放空一切的好时刻。
此外,让自己去过一个儿童节,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有一种自我抽离的作用,这是一种自我照顾和心理建设的行为。这么来看,主动利用儿童节给自己减压,这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追求童心意味着表达的无忌,自由的表达让人放开自我,更加轻松。
每个成年人曾经都是孩子,生理年龄在增长,保持内心的童真难能可贵。所以,成年人过儿童节,其实是卸下包袱,停止焦虑,放空心灵,去追寻单纯的快乐,这些做法需要更多理解。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