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对于很多中国孩子来说,享受到的是一次顶配的科普教育,他们看到的是宇航员、天宫空间站,背后则是庞大的航天工业。事实上,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场太空授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航天工业的巨大成就,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民族自信,更让无数青少年有了值得崇拜和模仿的偶像。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包括航天工业在内的技术领域,层出不穷的人才供给,才能有真正的保障。表面上看,宇航员做的都是科普教育,背后则是对于基础研究和技术探索的逻辑呈现。让每一个真正关注的人明白,整个社会的进步,源头来自何处,我们的柴米油盐,基于怎样的发展动力。这远比艺术化的呈现更有说服力,也更能启迪有追求的群体。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家长一直没有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告诉孩子到底为什么而学习。假大空的话没有说服力,急功近利的目标又显得冰冷无情。而这场太空课堂起到的作用,就是让家长群体有了一个最现实的答案,用我们力所能及的探索,改变整个社会,惠及整个人类,让我们有更好的机会生活。
如今的青少年群体,他们的自信来源,不仅是影视、网络和游戏带来的,更要有触手可及的正面偶像。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代,在他们的内心里,并没有前辈的匮乏感,反而是更能突破,更有进取心的一代。这种自信和笃定,往往是前几代人难以具备的。因此,在上这场天空授课的同时,坐在旁边的家长,往往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让孩子明白这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种自信和目标。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对科技与自然的敬畏,对理性与未来的追求。
换句话说,太空课堂可以结束,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与启蒙才刚刚开始,而最需要吸收消化课堂内容的,往往是家长本身,甚至是整个社会。 皇甫世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