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访发现,一些面点商家报废面点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西部某省会城市的20家烘焙面点门店,有过半门店产品报损率超过10%的行业平均水平。在上海的10家面包店打烊前半小时,有上千个面包被丢掉,个别门店报损率超过50%。业内人士认为,对未售出的面包进行报损和处理是行业惯例,以维持产品品质,达到维护品牌形象的目的。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成功的商业策略,但这绝不能成为浪费粮食的理由。
面点的保鲜时间很短,一般在4小时内是最佳售卖期,超过24小时就有过期风险。因此,很多商家以此为噱头,把当天未售出的面点扔掉,以此来标榜自己健康、高端的品牌形象。但超过10%,甚至高达50%的报损率也让人充满疑惑,这么高的报损率,商家还赚钱吗?
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商家是否能挣钱,关键还是取决于已经卖出去的商品利润是不是够大。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各种“价格刺客”,雪糕、水果,面包也不例外,不少连锁面点店里,一块普通的面包售价就达到十几块钱,甚至几十元,只要卖掉的商品价格够高,就完全能填补报损的成本,还能产生利润,这也就成为当下面点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
所以,如何避免扔面包的现象发生?要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只依靠商家很难做到,还需要职能部门为商家立好规矩,让他们树立起节约粮食、浪费可耻的观念,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报损。 吴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