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商业观察
陆园园:抓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关键
时间:2024-01-17  来源:北京日报
  近10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在整体投资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5%以上,可以说是投资的主力军。不仅如此,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民间投资的质量也在持续改善。2022年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于整体投资,由此引发了市场各方的担忧。一些关于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以及“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说法,也从侧面反映出民间投资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近两年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下,加之国际形势变化、海外市场收缩等一系列因素,企业家投资意愿减弱。当前,民间投资放缓的幅度大于整体投资,显示民营企业对未来预期谨慎,信心偏弱,投资和融资意愿持续低迷。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不足,获得利润和收入后就不愿增加投资和消费,而是优先偿还债务,并且降低新的举债规模,无论资金成本有多低,都专注于修复资产负债表。
  其次,民间投资门槛较高。近几年来,北京始终把扩大民间投资作为稳定有效投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但有的企业家认为,对民间投资而言,政府投资项目设立的门槛太高,这无形中大大限制了民间投资的参与度。
  最后,政府落实未达预期。政策出台前需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政策出台后需要全面评估实施成效,适时优化调整具体安排。例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和投资回报。
  从我国经济发展和运行情况来看,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对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投资与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短期稳住经济大盘,还有利于长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对标上海、江苏、浙江营商环境指标,清理各部门各领域不利于民间投资高效落地的制度、政策障碍,不断提高民间投资的效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为民间资本开辟“绿色通道”,对民间投资规模大、方向新、带动效果好的,给予特殊贡献奖励。要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非禁即入”原则,支持民间投资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5G、人工智能、区块链、自动驾驶、卫星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动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民间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健全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的规范性和公信力,提升民间投资意愿。
  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一是紧盯重大项目投资落地信息,借助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北京市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机制等,政府持续做好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并跟进项目推介进展情况,对于未签约项目适时核实企业融资意愿,纳入下一批次推介项目清单。二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根据北京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等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三是加强用地、用能、用水、资金等要素保障,对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民间投资项目,积极纳入各地区重点投资项目库。如在安排各类政府性投资资金时,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积极利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建设;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相关项目招投标中,对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要多渠道扩展资金来源,扩大民间有效投资。近年来,北京市建立了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的长效机制,推介项目体现“三个更加突出”:更加突出围绕“五子”联动扩大有效投资,更加突出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突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行动。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针对基础设施、市政公用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项目中具有稳定收益、具有较好预期投资回报或通过适当补助可获得较好预期投资回报的项目,推行市场化运作。应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创设支持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引导创业投资等发展,使得企业研发投入保持高位增长,促进一批创新企业脱颖而出。要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和社会联动投资机制,统筹运用预算内资金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应持续改善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组织房地产专题融资对接,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积极开展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推动企业用好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支持政策。
  要鼓励民间投资以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一是支持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场化租赁住房、商业经营用房等项目通过参与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方式盘活。二是规范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非标准化项目的盘活过程中,可以结合资产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能力,创新运营模式、引入先进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投资收益;健全投资项目代建管理机制,搭建项目对接平台,优化工作流程,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以代建方式参与项目开发。三是通过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产权转让、资产置换、联合整合等方式,加强各类资源优化整合,盘活长期闲置的存量资产。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编辑:马雯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宁夏鸟类名录“上新”——铁爪鹀
    宁夏鸟类名录“上新”——铁爪鹀
    宁夏贺兰山:朝阳初升 呦呦鹿鸣
    宁夏贺兰山:朝阳初升 呦呦鹿鸣
    宁夏人物
  •  马生龙:技术创新为铝基产业节本
  •  马晓国: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  吴金霞: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  白婳:固原“95后”乡村兽医
  •  李文华:在新医疗平台上做好乡亲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