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行业仍在资金链的困局之中苦苦挣扎。刚刚过去的三季度,煤炭、钢铁和有色等行业上市公司亏损面扩大,应收账款高企,部分企业债务违约不断,财务状况恶化遭到评级公司预警。
WIND数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7日,有20家煤炭上市公司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3家明确亏损,2家称利润将大幅下降或亏损,占比达四分之三;在34家钢铁上市公司中,27家钢企已披露了第三季度业绩预告,超过五分之三预计将亏损;而有色也是全行业继续亏损,12家已经公布三季报的有色类上市公司中,有一半净利润出现下滑。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前三季度中国煤炭消费和产量分别同比下降4.6%和4.3%,煤炭库存已连续45个月超过3亿吨,90家大型企业利润9.7亿元,同比下降97.7%(去年同期盈利427亿元),而财政部监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累计亏损28亿元(去年同期盈利398亿元)。截至8月末,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854亿元,同比增加280亿元,为历史最高。
在整体业绩下滑之时,上述行业债务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从已经发生的债券违约事件来看,目前出现债券违约的案例,如“11超日债”“10英利MTN1”“11天威MTN2”等,均与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相关。
这一现象已经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当前,采矿业利润大幅下降几乎成为常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机械行业的效益也有转差迹象。
在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企业一定要更加关注前期经济运行中积累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年初以来的资金环境宽松促使工业企业加杠杆动作明显,加剧了下半年生产经营困难。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多年来首次下降,同比下降0.5%,主营业务营业利润下降了2.1%。另外从几个关键实体经济指标来看,9月全社会用电量456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比8月回落了2.1个百分点;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2.7亿吨,同比下降15.6%,降幅比8月进一步扩大了0.3个百分点。因此尽管出现了阶段性企稳的一线曙色,预言工业真正企稳乃至回升,还为时尚早。(记者 张莫 王璐 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