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央行3日对21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4370亿元,其中6个月2300亿元、1年期207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85%、3.0%。对此,业内专家称,此次MLF操作凸显央行锁短放长用意,未来降准概率继续走低。
受此影响,国债期货快速拉升,最终全线收涨,5年期主力合约TF1612收涨0.11%,10年期主力合约T1612收涨0.18%。而现券方面,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均呈现走低,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0.35BP至2.73%。
对此,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市场显然将此次MLF操作解读为利好并催生宽松预期。然而,结合近两日公开市场持续净回笼的情况看,此次MLF操作,一方面显示出在结构化工具日趋常态化的情况下,降准概率继续走低,货币政策中性态度未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意图。
实际上,自14天和28天逆回购相继重启后,央行相关操作频率不断加大,投放量占比结构呈现变化,其中7天逆回购操作量占比由此前100%降至10月的54%,同时14天期占比升至29%,28天期为17%。MLF方面,8月以来的最近4次MLF续作中,央行均以6月期、1年期的长期限投放替换此前3月期、6月期短期限流动性的回收。在此之下,10月公开市场逆回购的加权平均操作期限已拉长至13.87天,MLF操作期限拉长至8.44个月。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组合以及流动性投放与传导的二元机制下,货币市场资金面呈现出量上充裕、价上高企的特点,2.25%的逆回购利率也成为利率下限。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借到便宜的钱。
“总体上,货币政策操作总量并未趋于宽松,流动性整体依旧呈现中性。因此,市场对政策的解读也还需理性,在汇率和杠杆压力下,货币政策中性稳健的适度操作依旧未变。”明明解释,从量价上来看,一方面,货币政策持续保持锁短放长,实际的加权资金成本面临提升压力,此次MLF续作对资金价格的推动也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结合MLF加量投放和近两日公开市场持续净回笼的情况看,未来公开市场操作或将持续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