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委探索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促发展、干群密切联系促转变、部门联手促和谐的“三联三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三联三促”),坚持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结合,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相结合,依靠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形成了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递基层的鲜明导向和生动局面,为辽中加快由县域向城区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区、打造沈阳西部城市副中心提供了坚强保证。
主要做法
辽中区委将“三联三促”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现“学、做、改”整体联动、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系统实施,强力推进。
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责任落实。区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科学谋划方案,制定《中共辽中区委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三联三促”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供清晰的方向标、路线图,并在推进过程中加以完善。在区级层面,17名区级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个街镇,每月至少深入到所包镇(街道)一次,通过列席镇(街道)党委会、现场办公等形式,与镇(街道)党委共同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同推进班子建设、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推动全区各项重点工作贯彻到底、落实到镇。在镇(街道)层面,精选186名区管镇(街道)党员领导干部任村“第一书记”,代表镇党委直接指导和监督村(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每周至少驻村(社区)工作一天,帮助村“两委”抓好班子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等重点工作,镇村密切配合、协同用力,推动区镇工作延伸到村屯“神经末梢”。
突出问题导向,强化上下联动。聚焦基层党员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建立问题发现、反馈、解决的闭合式链条,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区镇领导对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分类梳理、归类建档。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汇总一次,设立工作台账。目前,副区级领导已收集反馈问题145个,村“第一书记”入户走访群众4040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219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二是建立问题即办机制。严格实行销号制度,对长期难以解决、自身无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由村“第一书记”提交镇(街道)党委会研究解决,区领导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任务分解,制作工作交办单,督促部门联动解决。三是建立统筹解决机制。对情况复杂、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上报问题每月汇总一次,及时提报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研究落实,并以交办、督办等形式责成相关部门集中解决,努力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聚焦重点难点,强化攻坚克难。盯住当前影响党的基层执政根基、制约全区振兴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整合各方力量,聚力攻坚突破。一是实施集体经济“强基行动”。集中开展村级“清产核资”专项行动,向长期低价承包土地、侵占村集体资产、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开刀”,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外来和尚好念经的优势以及农经管理局、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较真碰硬,集中整治,并制定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确保“三资”管理规范有序。二是实施矛盾隐患“化解行动”。坚持把化解信访矛盾、促进基层和谐稳定作为重点,区领导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开门接访、上门息访、带案下访,把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稳控在村头、群众情绪化解在心头,筑牢镇村信访稳定安全屏障。三是实施基层党建“提升行动”。区领导干部和村“第一书记”主动担任“党建指导员”,强化“两个责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镇村延伸拓展。目前,仅村“第一书记”就解决村班子建设方面问题363项,解决村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229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瞄准制度设计,强化跟踪推进。“三联三促”是制度设计,不是一个活动,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实践中全区上下做到“五抓”。一是抓调度。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月统计、月报告、月调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确保工作不跑偏、效果不落空。二是抓督查。“两办”督查部门深入镇村,问基层党员群众,听镇村工作汇报,查会议记录、查民情日记、查工作台账、查帮扶项目,通过“一问一听四查”全程留痕、如实记录,倒逼工作落实。三是抓典型。加强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时讯等新闻媒体,不定期编发督查专报,及时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好经验、好典型,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四是抓考评。实施目标管理,定期述职述评,并将工作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评先选优基层干部的重要依据,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避免跟风作秀、流于形式。五是抓追责。对工作中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分解不细致,导致发生和发现的问题没能及时有效解决或造成不良影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开展责任追究,推动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初步成效
“三联三促”以来,辽中区领导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蔚然成风,深化了干部作风建设,推动了“两个责任”的落实,促进了镇村稳定,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锤炼了干部作风。通过“三联三促”,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沉下心、俯下身、摸实情,使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加合民意、顺民心、促民生。尤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倡导“马上就办”,领导干部到镇村基层现场办公,形成了工作在一线推进、本领在一线施展、政绩在一线体现的良好局面和用人导向。很多同志反映,以前习惯坐办公室、一些工作浮在面上,现在通过下基层真正感受到了群众的“苦”,体会了基层的“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招”,基层是干部作风锻炼的“大熔炉”、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促进发展稳定的“主战场”。
赢得了民心民意。通过“三联三促”,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访民情,解民忧,办成了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好事实事。半年多来,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37万元,修建村路98.5公里,制定发展规划147项,解决信访稳控问题585件,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民心在点滴实事中逐步回归,党群干群关系在主动服务中更加融洽。有的村民讲,以前是到上头找干部,现在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心头,有了这样的好干部、好作风,咱们没有“怨”只有“赞”!
壮大了集体经济。通过实施“三联三促”,区委把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关键来抓,领导干部主动帮助镇村抓思路、抓规划、抓项目,特别是通过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专项行动,村集体经济薄弱局面得到扭转,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根基有效巩固。截至目前,全区已清查出跑冒滴漏等“隐含”土地面积45482亩,清理出村集体资产6742.55万元,(其中,仅试点镇、城郊镇就清理出土地16582亩、化解村级债务151万、村集体存款达到550万,全部消灭负债村),这项工作正在全区全面铺开。有的村书记讲,现在村集体经济硬实了,给群众办事的能力增强了,咱班子的威信力、凝聚力也上来了,在群众中也叫得响了。
补齐了党建短板。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辽中区委以实施“三联三促”为抓手,以新一轮镇村换届为契机,聚焦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短板,上下联动、部门联手,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一批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得到有效转化,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区委将落实“两个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点,主责清晰、履责到位、追责严格,形成了以区领镇、以镇带村的担责体系,凝聚了上下贯通、一竿子插到底抓党风、严党纪的合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拓展。
几点启示
“三联三促”,“联”出了民心,“促”进了发展,巩固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根基,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也给各地区、各部门带来诸多启示。
启示一,必须注重政治引领,从基层上着力。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其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重要的也是体现在政治引领上。正是基于从巩固党在农村基层执政根基的政治高度,辽中区委着眼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三联三促”,推动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领导干部重心向基层倾斜、精力向基层聚焦,使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更加牢固,和群众的鱼水情意更加浓厚。实践证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面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特点,各级党组织必须增强政权意识,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全局一盘棋,融会贯通抓基层打基础的强大合力。
启示二,必须强化组织领导,从责任上着实。深入基层是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有效方法,只有身子沉下去,心思用上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才能赢得好评。在“三联三促”中,辽中区委层层落实责任,强力跟踪推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特别是区委班子躬身践行、当好表率,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破解了“浮在上面、沉不下去”的难题,使工作开展扎实、推进高效。实践证明,只要把抓好党建服务群众作为最大政绩,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狠抓工作落实,领导干部走在前列、做在实处,党员干部就会跟着学、照着做、自觉干,就会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进步,就会实现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提升。
启示三,必须突出问题导向,从解决上着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辽中区委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三联三促”始终,抓住基层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项一项研究、一个一个解决,使成果惠及到群众、体现在基层。实践证明,抓基层、打基础,必须以解决问题牵引工作开展,坚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面上问题与深层次问题相贯通、解决问题与制度建设相联动,真正治在关键处,打在穴位上,才能贴近民意、赢得民心、博得民赞。
启示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着眼。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是推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把组织要求变成全员行动的根本保障。辽中区委不断完善干部下基层工作责任、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督促检查等系统配套制度,确保“三联三促”落地有声、深入持久。实践证明,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将有效的一时之策转化为长久的制度安排,形成首尾呼应、配套衔接、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使其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硬性约束。惟有这样,才能联出民心、促进发展、筑牢根基,才能不断深化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永恒课题,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发布后,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开展学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辽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表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015年以来,辽中区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抓班子、带队伍、提高执政能力相结合,与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辽中相结合,创新实施基层党组织“三联三促”工作机制,深入基层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主体责任落实,打通了干群关系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