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种了10亩地酥梨和桃子,今年收了3万斤梨,坏果不到500斤,而去年坏果差不多有一半。”砀山县良梨镇桃源村村民闫兰英激动地说,今年打得农药少了,农药花销比去年省了3000元,价格还高了,“整体收入比去年多了2.8万多元”。
给闫兰英带来降本增效的是一张卡。今年4月左右,闫兰英买农药时领到了全县统一印发的“农资追溯采购卡”,每次买药都刷卡,卡里保留购药记录。“今年买了十多次农药,药瓶上有二维码,扫扫就知道详细信息。”她说,“农资店根据买药记录指导,告诉我买什么药,怎么兑水,啥时候打,拿着追溯卡买农药,咱用得省心放心。”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面积193平方公里,人口100.5万人,全县水果种植面积70余万亩,年产水果170余万吨,其中砀山酥梨种植面积30万亩,年水果加工能力120万吨,加工产品出口至多个欧美国家。《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走访这个全国水果生产加工大县发现,该县近年来探索“全程留痕”管农药,通过“备案制”强化农药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向果农发放“农资追溯采购卡”,严把买药果农、卖药商贩、产药企业等每一道防线。
如今,砀山县手拿追溯卡购药的果农还有很多。不仅果农买药“留痕”,商贩卖药也“留痕”。“我现在发追溯卡有30户了。”砀城镇侯楼村农资店店主王联合说,现在所有操作都在砀山县农资追溯管理系统内“留痕”,果农一刷卡就生成相应记录,知道用了什么药,能追溯农资店进了多少、销售多少产品,以及实时库存量。
记者从王联合的农资店里随机拿了一瓶农药“敌敌畏”看到,药瓶上有二维码标签,用手机扫码后显示:产品编号为“15726”,登记证号为“PD20097991”,还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类别、产品规格,以及经营门店、生产企业等信息。
“去年以来,我们开发启用了砀山县农资追溯管理系统,印发了1万多张‘农资追溯采购卡’。”砀山县农委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朱峰说,采用二维码标识技术,为每个规格品种农药进行编码,使其具有防伪和追溯作用,这样监管部门可追溯每瓶农药的去向。
“酥梨等水果关乎砀山县数十万人的生计,如果质量安全出点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砀山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王胜利告诉记者,该县探索创新农资监管方式,成立农资市场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并设县农资办,其中通过“备案制”把好农资产品准入关。
按照《砀山县农资市场准入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进入砀山县境内的农药、肥料等实施登记备案制度。砀山县农资办工作人员卢东进说,县农资办专门抽调县农委、原县工商局、原县质监局等部门人员合署办公,“这几年在备案环节拦住了很多生产企业,他们存在农药登记证过期、冒用生产许可证等行为”。
“目前,相关登记备案工作已纳入农资追溯管理系统。”朱峰说,通过对农药企业、经营单位的备案与审核,以及果农买药、商贩卖药的可追溯,初步实现了“全程留痕”。
由于砀山县水果加工产品大量出口,该县自我加压对标美欧出口标准。“严管农药也是市场倒逼的。”砀山县农委梨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田娟举例说,去年下半年有企业反映,该县市场上存在一种农药,虽然国内没有禁用,但美欧市场要求水果加工产品不得检出。县政府经调研论证,并找到替代品,决定从今年起全县禁用该农药,“如果不与美欧标准‘接轨’,水果就没法出口了”。
得益于农药的“全程留痕”监管,砀山县农药等农资合格率稳步提高,其中去年抽检农药合格率达99.5%。与此同时,砀山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等。 记者 姜刚/合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