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票据交易所8日开业,全国统一的、电子化的票据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这对近来大案和风险高发、社会舆论关注、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配置资产又离不开的票据市场意义深远。
今年以来,票据市场大案高发,甚至出现银行保险柜中“票据变报纸”的个案。农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年初爆出重大风险事件,涉及金额达39.15亿元;中信银行发生近10亿元票据无法兑付事件;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票据案涉及风险金额7.86亿元……
“随着票据从传统的支付结算工具演化为融资、交易和投资工具,我国票据市场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风险事件,显示票据市场存在透明度低、市场割裂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说。
业内人士介绍,过去30多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呈自然发展状态。以纸质票据、线下交易为主,电子化水平低,流转环节多,操作风险较大。部分金融机构为追求盈利,将票据作为腾挪信贷、规避监管、追逐利润的隐匿通道。
在一系列票据大案中,活跃着一批“票据掮客”。他们能按合作银行的要求去市场上收票,打包成“资产包”;通过大量“同业户”帮助银行走通合规流程;一些违规的民间中介进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开立及贴现业务,甚至通过“清单交易”(只提供票据清单而不提供原始票据)内外勾结套取银行资金。
“一个大的票据掮客手里控制的资金惊人,通过大量‘同业户’一票多卖,套取银行资金,到期只要偷偷把钱还上就神不知鬼不觉。”上海一位资深票据人士说,成立全国统一、阳光透明的票据交易所势在必行。
上海票交所开张当天,首笔票据转贴现交易由工行完成,这笔转贴现交易的全流程都在票交所系统中实现,面额、价格、交易方都是透明的。
作为央行指定的全国性的票据报价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结算、信息查询和票据风险监测平台,上海票交所将力推纸质票据电子化和统一线上交易,在源头上减少风险事件,挤压“票据掮客”生存空间。
潘功胜指出,上海票交所是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上海票交所对所有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进行统一登记、托管、报价、交易、清算、托收,对各项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票据流转效率。同时,加快推动票据业务电子化,全面革新票据市场基础制度。
“只有监管的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才存在暗箱交易的空间。票据交易所把市场参与人员、流转的票据和各项票据业务都置于规范的监管之下,特别是把纸质票据电子化、线上统一交易,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操作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长期从事票据业务的中国银行贸易金融部高级经理胡翾说。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指出,上海票据交易所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与一体化,并将逐步形成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促进票据市场向集中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更高阶段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