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 > 国内资讯
东营:明珠闪耀黄河口
时间:2017-02-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这里是黄河入海口。九曲黄河,奔流万里,从这里注入浩瀚渤海。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万公顷,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龙入海的奇观,河海交汇的雄浑,长河落日的静美,让海内外旅客流连忘返。
  这里是东方石油城。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从这里崛起。截至2015年底,胜利油田已发现不同类型油气田81个,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这里。尤其“九五”以来,胜利油田连续20年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并保持储采平衡,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这里是黄蓝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融合,支持政策叠加聚焦,洼地效应日益凸显。黄蓝两大战略如同伸展的双翼,在黄河尾闾渤海湾畔催动了一场化茧为蝶、脱胎换骨的大变化。
  这里就是山东省东营市。三十多年前,“东营”只不过是一个村庄的名字。而如今,她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年轻的城市致力打造区域中心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至建市前,三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境内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从此,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发展,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油田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称“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在此设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但无行政辖区,只组建和统辖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底,国务院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正式挂牌。
  建市30多年来,东营市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东营从资源开发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型,塑造了“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地、大湿地”的独特城市风貌。昔日的荒碱滩,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已在黄河三角洲上崛起。
  从荣乌高速“东营”出口驶出,就进入了贯通东营东、西城的“迎宾大道”南二路。按照方案,南二路将被打造成为一条穿行在森林里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绿色廊道、一个体验轻生活自由行的活力空间、一处领略城市发展文化的魅力之地、一片活跃周边提升区域吸引力的生态水廊。2016年年底,南二路9000棵银杏树全部栽种完成。等到秋天,这里必定“又见金风绣锦杉,一生炫彩最开颜”。
  与南二路一样,北二路则是东营另一条贯通东、西城的交通“大动脉”。新年伊始,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东营河及北二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东营河将建设成为生态长廊,北二路将建设成为连接东西城的快速路,该区域将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城市更新示范区”。
  南二路和北二路是东营市推动城市转型、打造区域中心的一个鲜明案例。“在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突出‘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大湿地’的城市特色,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推动东营从资源开发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型,努力把东营做优做美做强,着力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名副其实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说。
  重大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东营先后建成了德大铁路和兴广铁路,黄大铁路等建设顺利推进,开通了直达北京的快速客运列车。东营港已从过去的单一货物运输,发展成为油品、精细化工品、散杂货、客货滚装以及集装箱运输的综合性港口。东营胜利机场改扩建全面完成,大飞机试飞基地扩建有序推进。有序铺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全市开工管廊14.43公里、建成7.1公里;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4公里。
  投资34亿元实施了金湖银河生态工程,将中心城区及周边约47平方公里的大片湿地、水系、湖泊、水库串联起来,打造独具魅力的东方湿地之城。开展溢洪河、广利河及其流域水环境治理优化完善项目,实现两条河流省控断面全年达到优于V类水质目标。实施小区、单位及村居雨污分流改造及接入工程,2018年底前,中心城将全面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实现雨污全分流、污水全处理、雨水再利用、水体无黑臭。抓好海绵城市实施,雨再大也不用“看海”。
  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东一路绿化改造工程、森林湿地公园工程、利三沟水系工程、广利河生态廊道工程、耿井水库改造工程等一个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市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的生态之美、自然之美。
  牵头完成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东营市以“全国第一批第一档、省内排名第一”的位次被住建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城市”。名佳花园项目被山东省住建厅批准为首个省级智慧社区示范进行建设 ……
  近年来,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东营城市建设翻开了崭新的篇章,项目开工之多、投入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均为历年所罕见。其中,2015年,实施了3大类77个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2016年,实施城建项目140项,计划投资85.11亿元,是安排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年,也是资金保障最好、工程进度最快的一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5月8日,国际田联“银标赛事”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开跑,央视全程航拍直播,将东营“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大湿地”的壮美“颜值”展现得淋漓尽致,获得国内外观众纷纷“点赞”。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的开发建设必须优先考虑民生项目,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研究中心城城市建设项目时这样强调。
  近年来,为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东营市在城市工作中认真做好民生文章,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民生答卷”成绩斐然。
  住房保障实现新突破。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住房保障对象涵盖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新就业职工,并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城镇住房保障全覆盖并逐年降低准入标准。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64431套(户);实施廉租住房货币补贴1465户;竣工(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41903套,有效缓解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截至目前,东营市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6%,处于全省较高水平。
  公益场馆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铺开南部生态新城片区建设,投资建设了城市规划展览馆、黄河文化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九大公益性场馆,规划总面积24.8万平方米,有效满足了市民的公共文化需求。
  

 

  油城之晨
  

 

  黄河大桥
  

 

  城市风貌
  

 

  东营市区位交通图
  旧区改造呈现新面貌。实施了东城旧城区改造、市儿童医院北侧片区改造等一批城市旧区改造项目。2016年全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6个。2017年,全市计划改造1998年之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271个,总投资7亿余元,将比山东省要求提前三年完成,改造老旧小区范围也由省里要求的“1995年之前建成”扩大到“1998年之前建成”。
  社会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推进,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进展顺利,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网上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病房综合楼建成投用,与省立医院合作成效显著,创建为三甲医院。
  一项项民心工程,改变了城市面貌,优化了城市环境,也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全面融合
  2016年3月,东营市统计局发布《2015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5.52%,比上一年提高1.52个百分点,位列青岛、济南、淄博之后,居全省第四位。当初荒芜的黄河入海口,现已建设成为黄河口湿地与城市空间相互交融、石油生产与城市生活相互促进、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和谐一体的“美丽幸福新东营”。
  中心城区和县域次中心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平台。东营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得益于中心城和县城综合承载力和带动力的显著增强。以“五城联创”为总抓手,东营市不断加强中心城规划建设,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8.2平方公里。县域次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广饶县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位列2016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第69位。
  小城镇建设也为东营城镇化快速发展输入了强劲动能。东营市共有乡镇26个,其中10个市级试点强镇中有6个列入省级示范镇,有7个列入全国重点镇。大王镇2013、2014年连续两年获“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第1名,列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镇第68位,为山东省唯一上榜建制镇。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工建设集中居住型农村新型社区60个、7万户,建成社区/中心村服务中心150个,基本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新型城镇化,在加强表象的“面子”建设之外,更应注重实质的“里子”建设,既要解决好农民进得了城的问题,更要解决农民住得下、住得好的问题。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东营市大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农村居民就地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这“三个市民化”。为此,东营市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组织开展了人口市民化专题研究,分解下达了人口市民化任务,启动了全市人口市民化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将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明确城中村居民完全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的重点任务和主要内容。
  不囿于过往,不止于今天。2016年3月,《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获得国务院批复。《总体规划》为东营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提高自身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城乡融合的现代化城市描绘了新的蓝图。
  东营,这颗渤海湾畔的明珠,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编辑:高登科 责任编辑:李 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黄河岸边绿意浓
    黄河岸边绿意浓
    宁夏人物
  •  王玉彬:累点没啥,市民满意就好
  •  朱雪琴:夫妻携手为退休生活添色
  •  高文军:黄河水润泽幸福生活
  •  李吉安:扎根煤海奉献青春
  •  胡玉梅:拾金不昧以诚待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