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 > 国内资讯
非遗吕剧生生不息
时间:2017-02-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拉地摊”的谋生手段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全国的戏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曾经在穷苦农民艺人中传唱的吕剧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发源地东营,吕剧已遍地开花。这背后,有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引导,有具有匠人精神的老艺人砥砺传承。如今东营吕剧进课堂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在这片土地上,以吕剧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成为国家级非遗 吕剧在东营遍地开花
  吕剧与东营有着不解的渊源。清光绪年间,吕剧发源于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一带,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化而来,并吸收融合“大鼓”、“坠子”等民间曲艺和“五音戏”、“柳腔”等戏曲的艺术精华,不断丰富、发展、完善而逐步形成的。1901年,时殿元首次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标志着新的剧种吕剧的诞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展厅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吕剧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50年代,一部《李二嫂改嫁》唱红了全国,奠定了吕剧在全国地方戏的位置。
  “原先农村里种的粮食不够吃,就唱吕剧到处讨饭。”吕剧第5代传人时玉良回忆,他十几岁就跟着老艺人们登台演出,混饭吃。那时候,吕剧还只是谋生的手段。后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吕剧就慢慢成为生活之余的娱乐项目,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现在牛庄镇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想听吕剧腔,请到时谭武杜张(村)”。时、谭、武、杜、张是牛庄镇东的5个村落,被誉为牛庄镇“五朵金花”,由此可见吕剧在其发源地牛庄镇受群众欢迎的程度。
  2008年,吕剧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和政府对吕剧保护的热情、力度都有了更大进步,涌现出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演员和剧目。政府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作为吕剧发源地的东营区,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已先后扶持发展起牛庄镇庄户剧团、史口镇庄户剧团、时家村庄户剧团、王岗村庄户剧团等60多个农村庄户剧团。这些剧团上演的大都是些庄户人爱听爱看、以本地方言为主要唱腔和道白的传统剧目和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自己创作的新剧目,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老艺人代代传承 吕剧不断发扬光大
  吕剧在东营遍地开花,与生生不息的代代传承分不开。吕剧第5代传人牛庄镇大杜社区的杜瑞杰就是其中一人。
  8岁学艺,16岁登台的杜瑞杰,说起庄户剧团,犹如说起了自己的人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传统的吕剧遭受冲击。杜瑞杰说:“作为吕剧的发源地,如果我们把吕剧给丢了,那就是对不起老祖宗。”
  从1983年开始,杜瑞杰开始挨家找老戏迷们做思想工作,最终召集了一部分爱好吕剧的人创办了庄户剧团。
  同样作为吕剧第5代传承人的时玉良也在为吕剧的传承与发展努力着。“以前一到除夕之夜,大家都会坐在家里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作为吕剧的发源地,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来一场自己的吕剧春晚呢?自己编,自己演,自己看。”时玉良说,2003年吕剧春晚一开办,当地的吕剧迷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吕剧春晚越办越红火,“每年我们的吕剧春晚都刻成光盘,省电视台都来录播过呢。”说起此事,时玉良分外自豪。
  “不能让吕剧断了弦。”这是老艺人最大的追求和责任。在这条追求吕剧梦的路上,他们老了,手脚不灵活了,眼神不好了,但却从未有过改变和迟疑。
  吕剧进课堂 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吕剧的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否则将后继无人。”2006年,以杜瑞杰为首的一批老艺人,将吕剧应进课堂的提议提交了上去。2006年起,牛庄镇区域的小学开始了吕剧进课堂,杜瑞杰和时玉良都担任了大杜小学和牛庄镇中心小学的吕剧辅导员,他俩还在每年的暑假开办免费的吕剧培训班,为吕剧培养后继人才。“我的两个学生现在已经被选拔到了山东省吕剧院。”杜瑞杰自豪地说。
  2016年12月23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吕剧课在东营区一中小学二年级展开,东营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吕剧老师王玲玲首创吕剧动漫欣赏课,赢得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以前是直接教孩子们一些吕剧知识,但效果不是很好,孩子们都听不懂。”王玲玲说,通过动漫的形式,教授学生吕剧,调动孩子们学吕剧、唱吕剧的热情,从而推动地方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王玲玲作为东营区文化辅导员,她坚持送吕剧进课堂已经10余年,不少学生已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带着普及与宣传吕剧的任务,东营区的58个庄户剧团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东营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为使吕剧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东营市积极组织开展吕剧进课堂等一系列传承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东营市吕剧院、东营区文广新局等处的吕剧专家到学校指导,并组织专家编写吕剧校本课程,加大吕剧文化活动区域整体规划和投资,使得学生在浓厚的吕剧传承的文化氛围下得到良好的熏陶。
  为保护吕剧重要文物和资料,发掘吕剧的文化内涵,为吕剧爱好者和观众展示其独特魅力,东营市专门投资建立了吕剧博物馆。2016年7月16日,东营市吕剧博物馆开门迎客,50名市民代表首次目睹了吕剧博物馆真容,300多件代表东营吕剧艺术发展的陈列实物展品赢得市民纷纷“点赞”。相关负责人表示,等待时机成熟,东营市吕剧博物馆将全方位面向公众开放。
  东营是一座移民城市,开放而包容,这片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沃土上不仅孕育出吕剧文化,还有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短穗花鼓,以及包括齐笔、黄河口草编、利津水煎包等在内的54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编辑:高登科 责任编辑:李 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黄河岸边绿意浓
    黄河岸边绿意浓
    宁夏人物
  •  王玉彬:累点没啥,市民满意就好
  •  朱雪琴:夫妻携手为退休生活添色
  •  高文军:黄河水润泽幸福生活
  •  李吉安:扎根煤海奉献青春
  •  胡玉梅:拾金不昧以诚待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