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在线 > 金融人物
龚晓明 “改变医疗服务”是我的终生梦想
时间:2017-03-0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龚晓明是一名妇产科男医生,但他的理想却不仅是帮助女性患者解除病痛。他决心为中国医疗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面对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他开出的“药方”是——解放医生。
  2016年3月,龚晓明集结全国百位妇产科医生,成立中国第一家妇产科医生集团。这位44岁的妇产科男大夫将其命名为“沃医”,寓意“医生成长的沃土”。
 
资料照片
  这家新成立的医生集团由选择自由执业或者多点执业的医生们组成,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多家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合作,提供医疗服务。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预约的方式,在合作的沃医门诊挂到平时紧俏的专家号。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及时安排手术。尽管费用比公立医院的平价门诊要高,但龚晓明认为,走出体制的医生们帮助老百姓免除了在公立医院“排队2小时,看诊5分钟”的烦恼。
  大夫们和执业医院的关系则从“被管理”转变为“平等合作”,收益按合同分配;诊疗服务可以随自己和患者的时间来安排,付出与回报由市场决定;不再有搞科研、评职称、应对大小检查的烦恼。
  “沃医”联合创始人康楷医生走出公立医院时,曾将自己比作“一只离开池塘,游向大海的小鱼”。尽管少了“池塘”里收入、科研的保障,但医生们却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社会认可。
  离开“池塘”
  呼唤医生走出体制温床的龚晓明,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15年。在中国最顶尖的公立医院,龚晓明享受着令同行羡慕的名声。他是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专家,他的挂号费被“黄牛”炒到上千元,诊室外总是挤满了等待加号的患者。
  “我本应该沾沾自喜。”但2011年冬天,一位患者告诉他,自己冒着零下四度的严寒熬夜排队买他的号时,龚晓明被触动了,“看病是件多么痛苦的事”。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看病难”成为中国主要的民生难题。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其中30%的医疗资源又分布在大医院。上海每年门诊多达2.24亿人次,住院人数超过3000万;毗邻北京的河北省每年有700万人次进京看病,而距离首都30公里的燕郊三甲医院空床率高达70%。大量外地人口进京就医,使北京的公立三甲医院不堪重负,也加剧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负担,人们戏称首都是“全国看病中心”。
  嘈杂、“集市”般的就医环境,就如同春运时的火车站。医生往往和每个患者的交流时间一般只有2、3分钟。大夫形容自己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像被钉在椅子上一整天,即使这样还不断有患者要求加号。”
  龚晓明羡慕欧美国家遍布大街小巷的诊所,那里不仅就诊有序,环境整洁,大夫西装革履,彬彬有礼,更主要的是采取分级诊疗,病人分流,患者就近就可以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2012年他去美国克里夫兰诊所学习后,形容那里“让就医成为一种享受”。
  2013年,龚晓明从协和医院辞职,尝试多点执业。2015年,他彻底离开公立医院,成为一名自由执业的妇产科医生。
  1972年出生在浙江临海的龚晓明自小就成绩优异。因为性格内向,父亲给他填报的高考志愿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认为学医是门“技术活儿”,到哪里都需要,将来吃穿不愁。他起先在协和医院的内科实习,曾看到很多病人到了中晚期,医生们却无能为力。他很不喜欢这种无力感。他希望彻底快速解决问题,于是决心做一名外科医生,并最终选择了妇产科。
  他曾经在手术台上“血战”5个小时,从病人子宫里一颗一颗地剔除419枚大小不等的肌瘤。他的努力保住了一名未孕女性的子宫,而在他之前,病人看过的所有医生都建议她摘除子宫。“我得替病人考虑。”龚晓明说。
  回归市场
  龚晓明在私立医院的挂号费大概是在协和医院7块钱挂号费的60倍,但给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至少15分钟。起初成立医生集团时,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定价,最后完全是依据求医需求而定。在“沃医”集团里有一位资深医生,因对病人耐心负责,常常要到晚上8、9点才能看完最后一个号,结果“沃医”将她的门诊费提高到了800元,但依旧门庭若市。
  有人斥责如此高价是让医生只为富人服务,但龚晓明认为,私立医院帮助病人节省的是时间成本。患者可以省去排大队、等加号的麻烦,并体验方便、舒服的优质诊疗过程,同时医生的价值得到体现,医患双方共同受益。
  尽管有国家政策支持,但龚晓明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孤独的探索者。2016年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公布数据,到2015年年底全国一共有45000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其中36.7%来自公立三甲医院,28.4%来自二级医疗机构。
  但医生的“出走”,让公立医院的资源优势多少受到了冲击。去年6月,北京一家知名公立医院的两名眼科主任,就因多点执业而被免职,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很多医生对是否“出走”也犹豫不决,毕竟大医院积累的病例是私立医院不可及的。“医生们最大的担忧是没有病人。”龚晓明说。
  上海知名血管外科医生张强在创立他的医生集团时,也曾面临没有患者的境况。“我离开体制前,有200多名病人等着我手术,但我出来以后只有5位病人愿意来找我,这对医生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张强曾说。
  “认庙不认人”是中国人普遍的就医习惯。公立医院的大平台是病人来源的保障。龚晓明常把现在的公立医院比作上世纪80年代的国营餐馆——即使态度不好,也从不愁没人光顾。成长于大医院的大夫们,从来不用去“讨好”病人,他们一旦走出体制,便在市场竞争中有些无所适从。
  “跨界”互联网
  在龚晓明看来,解放医生,首先要让医生跳过医院,培育自己的口碑。
  “医疗是服务行业,患者就是用户,医生不管愿不愿意,都会像餐馆一样,面对患者的点评打分。”龚晓明说,医生要靠优质的“服务”打动“用户”,构建医患之间的信任。
  龚晓明无意中触网,“我开始只是利用互联网帮助些患者,没想到好口碑成就了互联网上的医生品牌”。龚晓明现在相信互联网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改变就医从“奔医院去”到“奔医生去”。而他从体制内到自由执业的经历,也恰好验证了医生建立口碑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
  龚晓明可能是国内最早“跨界”互联网的医生。2000年,他进入协和工作的第三年,就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了“中国妇产科网”。那时候,网络普及率还很低。龚晓明起初只是因为“好玩儿”,自学了域名申请、网页设计等技术,摸索中一点一点建立起网站,将一些手术视频、课件,还有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出来,供妇产科医生们学习、交流。
  有一次,他从国外学到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技术,回国以后马上找人制作成动画,发布在网站上。不久后,他看到一位医生在论坛中留言,说他学会了这项逢合方法,在手术中挽救了一个子宫。龚晓明很欣慰,这让他看到了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医生们的技术提高了,患者也受益。”
  2012年,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兴起。龚晓明发现他在公立医院的门诊一天最多能看30名患者,但他发布在微博上一篇《宫颈糜烂不是病》的科普文章,一夜之间就拥有上万次的阅读量和数千条评论。他意识到自媒体的巨大威力,也迅速成长为拥有数十万粉丝的微博达人,并率先开设微信公号,普及妇科疾病知识。
  这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医疗飞速发展,龚晓明又喜欢上了在网络问诊平台回答病人的提问。他认为,在线问诊的价值在于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完全公开,医生的好坏取决于医术和态度,而不是职称和资历。医生个人的声誉甚至超过了医院。龚晓明说,他的很多门诊患者都是看了网络平台后慕名而来的。
  2015年,这位医疗界的网络先锋转型为一名互联网医疗创业者。他创立了“风信子”孕期管理APP,为备孕女性、孕妇和产妇提供图文和语音的在线问诊服务。
  坚守之路
  龚晓明的队伍在慢慢壮大。当年独立经营的网站,如今已有数十个人的支持团队,并成为业界权威。今天,医生已是中国社交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在龚晓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白衣天使”用自媒体普及医学知识,回答患者咨询。
  更令人振奋的是,医生自由执业被提上了国家日程。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
  分析人士预测,未来15年内,越来越多的医生将会实现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有人称,“医生将迎来自由执业的春天。”
  龚晓明曾在付费语音问答平台上向同样成名于网络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提问,表达对创业同行的支持。因为他深知互联网医疗创业的道路充满艰辛。尽管网上问诊模式为备受诟病的“排队2小时,看诊5分钟”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但一些医生和病人对网络医疗的安全和效果还存有疑虑。
  不仅如此,国内私立医院良莠不齐,缺乏监管,且大多被贴上“收费高”、“贵族化”的标签,患者对私立医院的信任感不强。“愿意多花钱去私立医院看病的老百姓还不多。”龚晓明说。他设想的“医改”是两条路并行,即以教学医院为基础的保障型医院,和以市场化为基础的私立医院,将共同构成未来中国的医疗格局。
  从去年开始,龚晓明的医生集团开始和京、沪周边省份的基层医疗机构合作,派专家去当地医院出诊、手术。目前在河北省和浙江省共有4家医院与“沃医”建立合作。
  据河北省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高峡介绍,自去年9月医院和“沃医”合作以来,门诊量、手术量都比往年同期有明显增加,不仅当地医护人员的水平提高,同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了北京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看病不用在劳顿奔波往返于京、张两地,医院能把病人留住了。”高峡称。
  龚晓明现在每个月除了在北京的门诊外,还会去一次上海和深圳出诊和手术。看似紧张的节奏,但他却由此在生活上拥有了更多自由。龚晓明坦言,他在努力把医生集团建设成为线下医疗机构——一个老百姓可以信赖的医疗实体。
  “慢慢改变,我相信医疗就是要靠我这样的创业者去改变的,我会在这个行业坚守下去。改变医疗服务,是我的终生梦想。”
编辑:高登科 责任编辑:李 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黄河岸边绿意浓
    黄河岸边绿意浓
    宁夏人物
  •  王玉彬:累点没啥,市民满意就好
  •  朱雪琴:夫妻携手为退休生活添色
  •  高文军:黄河水润泽幸福生活
  •  李吉安:扎根煤海奉献青春
  •  胡玉梅:拾金不昧以诚待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