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在线 > 金融资讯
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时间:2016-11-05  来源:新商务周刊宁夏窗
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16—2018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为开展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建设“中阿旅游中转港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为品牌,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整体布局、多级联动、社会参与、一体化推进,全面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增强旅游产业的驱动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把旅游业发展成开放宁夏的先导产业、富裕宁夏的支柱产业、和谐宁夏的富民产业、美丽宁夏的绿色产业。
  (二)创建目标。
  到2018年,中卫市、永宁县、西夏区、平罗县、青铜峡市、泾源县创建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他市、县(区)逐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全域布局、多级联动、一体化推进、系统化改革、全要素配套、智能化支持的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区游客接待量突破2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40亿元以上,占全区GDP的比重6.7%以上,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新增长点。
  二、全域空间布局
  根据《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构建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的全域空间布局和“百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形态。(详见附件1)
  一核集成服务:将银川建设成为宁夏全域旅游核心区;两带均衡发展:黄河金岸旅游带和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带;三廊整合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廊道、清水河流域丝路文化旅游廊道、古军事文化旅游廊道;七板块打造精品:大沙湖休闲度假旅游板块、西夏文化旅游板块、塞上回乡文化体验旅游板块、边塞文化旅游板块、大沙坡头休闲度假旅游板块、韦州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和大六盘红色生态度假板块。百点支撑突破发展:做强十大精品景区、打造十强旅行社、做优十家星级饭店、发展十条旅游特色街区、评选十大旅游购物商店、扶持十大特色农家乐、建设十家自驾车营地、培育十个特色旅游村镇、创建十家旅游度假区、完善十大旅游集散中心,形成百点支撑、突破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
  按照“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要求,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核心产品培育工程。围绕“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整合区内资源,通过业态提升与创新,打造沙漠生态、葡萄酒庄、美丽乡村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回乡文化体验游、自驾车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户外运动休闲、医疗养生旅游、工业旅游、军事主题休闲游八大旅游精品。开发沙漠阳光旅游、温泉旅游、冰雪旅游、西部民俗体验游四大冬季旅游新产品。升级培育沙漠主题、回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三大旅游品牌,丰富优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生态度假、葡萄酒文化和城市休闲五大地域特色旅游产品。创新发展影视文化、商务会展、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特色主题乐园等专项旅游产品。
  (二)综合交通网络覆盖工程。依托银川河东机场和中卫、固原等支线机场,不断拓展和丰富国际国内客源地到宁夏的航线航班和旅游包机线路。争取尽早开通卡塔尔多哈至银川、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至银川、埃及开罗至银川等国际航线。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推行餐饮住宿标准化服务,通过无线网络覆盖、汽车旅馆建设、人性化服务等综合举措,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到2018年实现主要旅游景区、重点旅游扶贫村镇与干线公路的畅通连接。推进旅游交通引导标识标准化建设,打造规范、简捷、实用、国际通行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全面整合旅游交通、咨询、旅游产品预订等服务功能,形成以旅游集散接待为基础,以旅游咨询、旅游预订为主体,以临时休息服务、餐饮服务、旅游纪念品销售为补充的网络化“一站式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实现交通枢纽与主要景区、商业区无缝对接。建设城际铁路交通网,实现银川、石嘴山、吴忠、宁东、灵武半小时交通圈,银川、中卫、惠农一小时交通圈,开通串联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的观光巴士、旅游专线巴士。推动银川国际旅游轻轨项目,串联银川周边葡萄酒庄和沙漠生态景区。利用黄河水系资源,在沿黄主要城市、旅游度假区修建游艇码头,开通游艇、游船航线,建设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自行车租借、信息咨询、餐饮、住宿、厕所等配套服务和设施,充分利用好林道、山地、湖城等资源,规划发展自行车骑行线路,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山地户外赛事系列品牌。
  (三)旅游城镇优化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村镇。在全区范围内重点建设35个特色旅游小镇,布设特色化、主题化旅游服务设施,支撑完善全域旅游度假功能。每个地级市至少建成10个美丽乡村旅游经营示范点及30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支持条件较好的村镇参加全国、全区优秀旅游村镇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创建活动。推动各市、县(区)结合地方特色和城市文化高水平建设特色鲜明、文景融合、美观靓丽、休闲氛围浓郁的旅游街区,提升城市休闲和旅游功能,打造“主客共享”的休闲空间。实施公园休闲化改造,提升公园内绿化率、增设休闲运动设施,为游客和市民游览、观光、休憩、健身提供场所。
  (四)自驾车旅游体系建设工程。通过生态景观规划、游憩设施建设和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打造四大旅游风景道:依托G110国道,以贺兰山、葡萄庄园、戈壁滩和草原为核心景观要素,串联星海湖、沙湖、镇北堡西部影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西夏陵、葡萄酒庄、葡萄景观长廊等景区,打造贺兰山东麓旅游风景道;依托S203、S201省道,以黄河风情、塞上江南、黄河人家、沙漠绿洲为核心景观要素,串联黄沙古渡、黄河楼、黄河大峡谷、沙坡头、腾格里沙漠湿地金沙岛旅游区等景区,打造黄河金岸旅游风景道;依托S101省道,以回乡文化、草原、森林、山地为核心景观要素,串联沙坡头、同心清真大寺、六盘山、须弥山等景区,打造清水河流域旅游风景道;依托S304省道和G20国道,以长城文化、红色旅游、葡萄小镇、矿区资源为核心景观要素,打通南北交通瓶颈,串联红寺堡罗山、盐池长城旅游带、哈巴湖旅游区等景区,打造东部环线旅游风景道。布局建设公路沿线的观景摄影点、服务站、旅游厕所、汽车旅馆等设施,为自驾车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咨询、购物、医疗、餐饮、停车维护等服务。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联动,打造跨区域自驾游产品,联合推广、整体营销自驾车旅游产品线路。大力扩展“双自(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积极发展“自驾车+户外旅游”,逐步发展“自驾车+低空旅游”。通过“宁夏旅游网”和自驾车呼叫中心、手机APP,利用汽车导航定位数据,发布沿途交通路况、施救、医疗、事故处理、服务预订、旅游咨询、天气预报等信息,构建全区统一的自驾车服务保障应急调度体系。
  (五)旅游要素完善和服务提升工程。深入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若干意见》(宁政办发〔2016〕3号),创建十条旅游特色街区、做强十大精品景区、发展十大旅游购物商店、打造十强旅行社、做优十家星级饭店、扶持十大特色农家乐、推广十大金牌旅游小吃、评树百名旅游服务之星、培育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万名旅游从业人员,示范带动全区旅游服务水平大提升、旅游消费软硬环境大改善。
  坚持建设高端度假饭店和发展经济型饭店相结合,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度假饭店、精品客栈、乡村民宿、度假村,加快推进汽车旅馆、汽车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逐步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质量优化、主题多元、特色鲜明的旅游住宿体系。
  深度挖掘宁夏餐饮文化,大力开发清真餐饮、地方特色小吃,完善餐饮业品牌评价,支持餐饮业连锁化经营,推广宁夏金牌旅游小吃,逐步在各城市、旅游城镇、主要旅游区建立特色美食街区,培育“宁夏味道”清真餐饮品牌。
  持续推进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到2018年,全区A级景区数量力争突破60家,其中5A级景区达到5—6家、4A级景区达到20家、国家旅游度假区1家。
  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回族用品、民族手工艺品、文化衍生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与旅游购物服务业,加快旅游商品制造基地建设,推动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发,培育旅游商品品牌,提高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业总收入的占比。到2018年,建成十大旅游购物商店,打造2—3个全国知名的旅游商品购物中心。
  构建以《梦回·一千零一夜》、《丝路天歌》、《月上贺兰》、《曼苏尔》、宁夏花儿、回乡民俗歌舞演艺为主要内容的演艺活动体系,打响2—3个文化旅游演艺品牌。拓展城市休闲空间,利用城市及村镇休闲街区、市民文化广场、休闲公园打造社区娱乐活动平台,依托博物馆、文化馆、电影院等文化娱乐资源开发观赏性、时尚型、互动性强的娱乐项目,丰富乡村娱乐活动内容,构建主客共享的娱乐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使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商业街区、旅游道路沿线、乡村旅游点的厕所数量和服务质量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持续实施“以奖代补”措施,鼓励投资主体建设生态化、景观化旅游厕所,创新建设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每年支持100所左右A级厕所建设,到2018年完成“厕所革命”。
  加强“智慧旅游”顶层设计,构建宁夏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库和智慧旅游数据支撑体系。以自治区电子政务云平台为基础,实现旅游与国土、环保、气象、交通、消防、公安、民航和移动通信运营商等部门和单位间的数据共享。通过手机通讯运营商向进出宁夏的游客发送欢迎短信,引导游客关注和使用宁夏“智慧旅游”建设成果,获取更丰富的旅游资讯服务,提升旅游体验。
  (六)新业态“旅游+”融合工程。充分挖掘和弘扬宁夏特色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依托宁夏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实现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加快推进煤炭、电力、石化、食品、轻工等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支持工业园区、工矿企业、历史工业遗存等进行旅游化改造,增设旅游服务设施,增加旅游观光、体验和参与功能,加强研发设计,发展特色旅游食品、服饰、工艺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商品加工业,扶持一批“旅游装备制造明星企业”,推动旅游与工业的融合。以旅游消费为导向,推进旅游商品创新设计、生产、宣传和推广、销售,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和商场建设,推动旅游与商贸的全面融合。积极推进会展旅游发展,打造集会议展览、商贸洽谈、信息交流、旅游餐饮、娱乐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会展中心,实现旅游与会展的融合。积极探索产权饭店、分时度假项目、度假别墅区、中央游憩区、商业步行街、大型购物中心等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合理发展旅游地产,实现旅游与地产的融合。因地制宜地发展水上、山地、沙漠旅游健身休闲项目,加强现有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扶持一批户外体育运动协会,开发攀岩、皮划艇、定向越野、旱地冰球等户外文体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和水利工程景观,弘扬水文化,建设水利风景区,加强黄河河道整治,完善沿岸旅游设施,打造黄河水上黄金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与水利的融合。依托森林、湿地资源,开发森林探险游、避暑游、文体游、养生游、“森林人家”体验游等森林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与林业的融合。开发回医、回药康体养生旅游产品,依托银川滨河国际医疗城等载体打造康体养生、医疗保健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实现旅游与医疗的融合。依托西夏文化、回乡风情、贺兰山岩画等各类资源,结合文化艺术、教育、金融保险、科学研究,细分目标市场,开发研学旅游差异化产品,实现旅游与教育科研的融合。
  (七)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涵,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增强旅游产业的精准扶贫功能。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加强电力、饮水、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通讯网络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环境整治,优化景观设计,营造健康、舒适的乡村旅游环境,打造全景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展农家乐等级评定工作,加强对农家乐和民宿服务的指导和培训。到2018年建成30个特色旅游乡镇(村),建成500家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家乐和乡村民宿。
  (八)全域旅游整合营销工程。大力推广宣传“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形象。在用好传统媒体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外主流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推介。整合全区旅游营销的智力与财力,引导各旅游企业共同开展营销活动,提升精准营销能力。积极开展冬季景区民俗文化旅游优惠活动,举办冬季旅游节会,打造冬季旅游品牌。支持市、县(区)和旅游景区举办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培育打造有影响、起示范、能带动的旅游节庆品牌。
  (九)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工程。通过股份制改造和特许经营等途径,提高国有旅游企业市场化运营程度。改革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打破地域分割、条块分割,统筹经营管理景区旅游资源。发挥宁夏旅游集团等国有旅游企业的龙头作用,以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探索景区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坚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外来资金和先进经营模式,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运营重大旅游项目、开发旅游资源、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全域旅游建设项目,优先列入自治区对外招商项目库。深化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的应用,鼓励支持旅游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景区门票、餐饮、饭店、交通等旅游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创建新型商业模式。支持旅游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旅游服务。办好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中阿博览会和中阿旅行商大会,推动旅游国际交流合作,拓宽旅游发展渠道。加强中阿旅游交流,推动中阿旅游政策沟通、客流畅通、投资融通。
  (十)旅游人才开发工程。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合作、企业为主、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旅游人才开发机制,优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扩展旅游人才招聘与培训渠道,创新旅游人才利用方式,大力引进旅游高层次人才。建设宁夏旅游智库。支持宁夏旅游学校创建宁夏旅游学院。对各级领导干部、重点旅游村负责人、旅游企业负责人、旅游院校骨干教师进行全域旅游专题轮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区)党委、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全域旅游工作的统筹领导,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全域旅游协调推进机制。要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效能目标考核,加强工作督查,狠抓工作落实。
  (二)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宁夏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要推动多规合一,在编制、实施道路交通、农林水利、美丽乡村等相关专项建设规划时,统筹兼顾全域旅游发展需求,科学配置各类资源投向,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开展全区旅游交通需求调查,编制自驾车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乡村旅游建设规划、全域旅游综合环境整治优化规划等专项规划。
  (三)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政策,在规划建设、资金项目、外事宣传、改革试点、品牌创建、人才培训、旅游扶贫等方面支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县(区)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重大旅游项目前期开发及设施提升的扶持力度。推进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投融资模式。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积极开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在新三板及区域股权市场挂牌,鼓励、引导、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产权置换、项目融资、质押担保等途径,借助金融资源加快发展。
  (四)完善旅游统计。创新旅游数据采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科学评价机制。建设全域旅游统计的专家队伍和数据采集体系,完善专业统计分析。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7月
编辑:高登科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黄河岸边绿意浓
    黄河岸边绿意浓
    宁夏人物
  •  王玉彬:累点没啥,市民满意就好
  •  朱雪琴:夫妻携手为退休生活添色
  •  高文军:黄河水润泽幸福生活
  •  李吉安:扎根煤海奉献青春
  •  胡玉梅:拾金不昧以诚待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