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在线 > 金融资讯
农民眼中的宁夏红:一抹幸福的红
时间:2017-01-10  来源:新商务周刊宁夏窗
  2016年秋收时节,央视新闻频道策划了大型专题报道“晒秋”,浙江普陀山的鱿鱼晒场、山东枣庄的万亩枣园、黑龙江富锦市的300多万斤玉米晾晒场、安徽歙县杨产村土楼,都在央视书写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当“新闻直播间”的画面转到西北大地,一抹耀眼的红闪亮荧屏。主持人这样说道:“晒秋是农家喜庆丰收的庆典,是对于自己辛劳一年的奖赏,晒出的是富足,更是幸福。黄河与清水河交相灌溉,滋养了中宁枸杞,如今,中宁枸杞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中宁枸杞干果产量将达到4.8万吨,当地还进行了枸杞深加工,发展出了枸杞果酒、籽油、花蜜、芽菜等多个品种,带动当地枸杞种植户丰收又增收。”
  中宁枸杞成了央视镜头下惊艳的红,这抹红与“宁夏红”脱不开干系。
  2002年,是“宁夏红”的广告,让中宁枸杞第一次走向央视舞台,第一次响彻大江南北,第一次将枸杞和中宁画上等号。2014年1月1日零时,“宁夏红传杞枸杞干红”在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同时上线,同日,由成龙代言的“宁夏红传杞枸杞干红”广告也登陆央视黄金时段,又一次吸引国人的目光。
  “宁夏红”是媒体眼中惊艳的红,也是茨农眼里幸福的红。
  家住中宁宣和镇张洪村五队的高汉民,对这抹幸福的红最有感触。
  今年44岁的高汉民有3个女儿,种植枸杞已有十几年了,20余亩枸杞地如今是他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高汉民是地道的农民,在种植枸杞以前一直种植水稻、玉米,那个时候农作物的价格在一斤5毛钱左右,有时连基本的生活开支都难以保证。高汉民说:“那时候种水稻、玉米没办法,枸杞价格不高而且市场很不稳定,加上枸杞容易返潮,如果卖不出去就全部砸到自己手里了。”忽高忽低的价格、卖不出去烂在树上的无奈,给农民一年辛苦劳作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他已经见惯了邻居挖了又栽栽了又挖的无奈,所以他宁可种植价格比较低的水稻、玉米,保证一年到头有个收入,也不愿种植枸杞。
  但这种无奈与顾虑在宁夏红公司成立后改变了,包括高汉民在内的许多农民都“改行”种了枸杞。原来,“宁夏红”采用“基地+农户”的枸杞种植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优先收购他们的枸杞,而且高于市场价。许多茨农看到了希望,加入到种植枸杞的队伍中,中宁枸杞种植面积在几年内翻番。
  如今,高汉民家一亩枸杞地亩产能够达到800多斤,干枸杞价格最低都维持在18元以上,一亩枸杞地一年的收入15000多元。刚刚结束的枸杞采摘,高汉民的干枸杞一斤卖到了25元钱,而他种植了20多亩枸杞。高汉民算了一笔账:“水稻亩产1000多斤,一斤一块多钱,玉米亩产在2000斤左右,今年价格跌到了6毛钱一斤,而种植枸杞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玉米和水稻的全部收入。”
  宁夏红公司和农户签订协议,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枸杞,这让农民受益匪浅。高汉民说:“每年还未到枸杞采摘时节,‘宁夏红’的收购人员就已经早早预定了我的枸杞,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而且优质的枸杞价格还有上浮,每斤价格能上涨到30多元。这样对我们农民来说好处就更多了,种枸杞当然要和宁夏红合作。”言语间,高汉民满是笑容。听村民们说,高汉民现在“发达”了,不但盖起了新房,存折里还有“一串零”。
  今年的枸杞采摘已经结束,高汉民仅是在“宁夏红”这里就卖到了13万元钱,加上一些质量没能达到“宁夏红”标准的枸杞销售收入,今年枸杞总收入在16万元以上。
  陈明龙,家住中宁县新堡镇新堡村,在中宁枸杞最早的产区舟塔乡种植枸杞。陈明龙可以说见证了枸杞产业从弱小到壮大的过程,他从1980年开始种植枸杞,到今年已经整整36年了。
  回顾这36年陈明龙无限感慨。他说:“刚开始种枸杞的时候,一斤枸杞才4—5元钱,就这个价格还不能保证全都能卖出去。我家里的枸杞地今年挖明年种,没名气,一点办法也没有。”陈明龙代表了相当部分茨农的遭遇。没名气,真是“养在深闺的家中宝”,枸杞的价格也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常年低迷。“宁夏红”成立后真是有了大变化,我们的枸杞不愁销了,心里也就踏实了。”
  生活中往往会有这么一幕:同样的鞋子,如果在街边小摊买,一般要价几十块钱还要拼命砍价。但要是到了李宁、阿迪专卖店里,标价几百元也让人觉得值。这就是品牌的溢价作用,它可以使同样的产品卖更高的价格。
  当品牌成为某一品类的代表时,由此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竞争对手所无法撼动的,这种竞争优势可以帮助品牌成为所在行业的霸主。 如王老吉是凉茶的代表,喜之郎是果冻的代表,九阳是豆浆机的代表,格兰仕是微波炉的代表,这些品牌无一例外成了行业的老大。
  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也是让陈明龙感到有盼头、有信心的来源。陈明龙说:“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多的批发商来收枸杞,都是我们在找人买,现在不一样了,价格高了,农民也有话语权了。卖得好就是最大的信心。”
  作为宁夏红集团的董事长,张金山也深知茨农的心思,他说:“‘宁夏红’代表一个健康的产业链,代表着更多茨农的致富梦想。用枸杞酿造的每一瓶枸杞果酒都载着很多茨农小孩的学费、生活费以及他们的全部梦想。”“宁夏红”成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障农民受益,让枸杞产业成为每一个茨农的生活保障。
  2007年,从宁夏大学农学院毕业的董建宁进入了“宁夏红”公司,转眼间已有10年工龄了。从一名基层员工到如今的枸杞干果事业部经理,董建宁的成长伴随着“宁夏红”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宁茨农的生活改变。
  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董建宁对“宁夏红”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深有感触。他说:“‘宁夏红’公司始终信守承诺。我刚进公司时,每年都要组织技术骨干对农民进行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让农民会种枸杞、种好枸杞。到今天,我们的承诺依然没有变,每年都要派技术员到农户家里查看种植情况,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农民非常欢迎我们。”
  茨农看到的、拿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宁夏红”在枸杞产业长远的发展布局上,也有着自己的远见卓识。
  由于宁夏枸杞的名声大、价格高,一些不法商贩也就打起了歪主意,把外地枸杞充作中宁枸杞进行零售贩卖,这样一来,对中宁枸杞的品牌信誉度打击非常大。
  董建宁说:“‘宁夏红’坚持收购中宁枸杞,虽然中宁枸杞的收购价格比其他产区的价格会高一点,虽然一般人不容易区分,但我们依然坚持只要原产地枸杞,目的就是要保护原产地,保护中宁枸杞的金字招牌,这也是我们董事长一再强调的事。”
  作为宁夏枸杞的龙头企业,“宁夏红”让人觉得有些孤独。在别人都不知道中宁枸杞的时候,“宁夏红”出巨资打响品牌;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枸杞经营中时,“宁夏红”又一直坚持基地加农户的模式,让农民的劳动收入有所保障。在众多枸杞千军竞发的大潮中,“宁夏红”把目光又瞄准海外市场,代表民族品牌奋力出击;在别人想尽办法拉低原料价格提高收益时,“宁夏红”又坚持着中宁原产地选料标准……前行的路上,是令人仰望的高度和孤独的背影。这高度,让人敬仰;这背影,令人感慨。
  在刚刚结束的夏果采摘季,中宁县涌进了几万名采摘工,这些工人大多来自云贵川,他们在宁夏采摘90天枸杞,平均每天挣工资180元。这项产业,带动的已经不仅是中宁茨农,这抹宁夏红,正成为许多农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记者 李乾)
编辑:高登科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黄河岸边绿意浓
    黄河岸边绿意浓
    宁夏人物
  •  王玉彬:累点没啥,市民满意就好
  •  朱雪琴:夫妻携手为退休生活添色
  •  高文军:黄河水润泽幸福生活
  •  李吉安:扎根煤海奉献青春
  •  胡玉梅:拾金不昧以诚待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