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同意与宁夏共同建设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8月14日上午,记者从第五届中阿博览会“现代农业合作大会”和“大健康产业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三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突出应用,着力惠民,紧盯目标,上下联动,取得了积极进展。
按照全宁夏“一张网”“一个码”“一个库”“一个平台”“一个医疗集团”的“一体化”思路,全区着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统筹资源共享。建立了覆盖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的卫生医疗信息专网。在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启用电子健康码,推行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智能分诊、在线问诊、结果查询、实时结算、诊间结算、床旁结算、药品配送、线上支付,推动就医实现一码通用。建立自治区一级的云平台,实现全区各级医疗单位、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直接接入自治区云平台,初步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儿童免疫规划、“120”急救网络一体化、血液综合管理等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
发布会上,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阮越盛介绍,宁夏获批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积极建设了汇聚全员人口、电子病例、电子健康档案以及各类业务信息的综合数据库,“全区按照一个医疗集团建设了互联网医院,构建了“统一入口、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的模式,持续推进医疗机构应用、服务、资源等云化部署。”
为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自治区建设了三个层级的“互联网+远程门诊”服务体系。首先通过引进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建设各类全国专家会诊中心,将北上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宁夏。其次通过线上专家门诊,汇聚区内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到县区,实现大病不出县。然后通过建设“在线互联网门诊”,实现市级、县级医生对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问诊,使常见病留在基层。
此前,自治区19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在中卫市创建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在银川市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产业园,已有100余家医疗健康互联网企业入驻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74家互联网公司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提升健康医疗数据治理能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制定,已制定标准25项(自治区级9项、银川市级16项)。同时自治区成立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促进数字经济和现代医疗产业融合发展。成立了全国首个院士专线Re医学教育基地,启动宁夏居民高血压防控研究。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重要应用系统等级保护测评、风险评估,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阮越盛介绍,今后将以高水平开放为抓手,推动宁夏医疗健康产业积极参与构建国家经济内循环的协同发展,我们也将与中央企业远程医疗平台合作,充分发挥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已整合的优质资源以及创新的应用场景成效,开展以“一带一路”沿线央企海外员工的健康保障工作,护航央企“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记者 梁小雨 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