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啥时候,你们一定要遵纪守法,抵制诱惑,不能参与赌博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注意交通安全,千万不能酒驾醉驾……”近日,同心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警察罗永瑞对社区矫正对象挨个进行视频点验,特别对田某又进行了个别教育。
社区矫正对象田某入矫时,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统一进行了心理测评,初步了解其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个别化矫正提供依据。刚入矫不久的田某因需提出请假外出申请,司法所审核后准予其次日外出,但当日社区矫正工作者就发现田某的定位异常,立即视频连线田某核查,确定其已外出到了银川市。由于田某无视监督管理规定擅自提前外出,司法所当即责令其马上返回,并给予训诫教育一次。
今年以来,同心县司法局以创建全国“智慧矫正”为契机,全面铺开智慧矫正工作,依托指挥中心和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与司法所对接,并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同时,利用心理测评自助系统、引入VR教育等,实现矫正教育的智能化,让科技释放警力,助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
“过去监管社区矫正对象,主要靠主动报到、工作人员走访,了解和掌握其行踪和动态,对其是否离开法律限定的居住行政区划,有时不得而知,现在通过手机App定位,可实时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动态跟踪、远程控制和无缝监管。”同心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室负责人罗冰玉说,目前“手机+腕带”电子定位监管模式,解决了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监管难的问题,有效掌握了他们的行踪,防止脱管、漏管的同时给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务工提供了监管条件。
“被矫正后,我以为无法外出跑车了,可把我愁坏了,一家老小吃喝和还贷款都成了问题,现在能够继续外出跑车,也解决了就业问题。”社区矫正对象罗某表示。罗某从事长途运输工作外出活动范围大、目的地不固定,同心县司法局在充分考虑罗某外出务工的迫切需求,结合其平时表现,准予请假外出,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根据罗某每次出车的货运单目的地划定行动范围,实施“电子围栏”,24小时不间断监控,如果罗某偏离路线系统会自动报警,给监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同心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同心,像罗某一样从事长途运输工作的社区矫正对象最多时有20余人,依托指挥中心和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解决了外出的监管问题。同时,司法局也将交通安全问题纳入日常教育,积极引入VR设备,让社区矫正对象戴上VR设备进入交通虚拟场景,进行沉浸式的感悟体验,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动态化教育,多方面应用提高教育矫治的效果。
下一步将依托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将“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系统接入社区矫正中心,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随时随地掌握矫正对象的信息,做到全方位监管;通过远程教育和心理辅导系统,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和行为进行全方位、精细化、一站式教育矫治,实现帮教力量多元化、教育改造人性化;通过应用自助矫正终端,信息自助录入,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