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初雪后的银川市寒意更深。值守在寒风中的自治区信访局战疫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分散在各小区,继续坚持着连续多日的志愿服务。
秋去冬来,18天的坚守依旧
“您好,您的物资到了,我给您放到楼道门口,可以来拿了。”上午10时刚过,正在兴庆区和平苑小区值守的自治区信访局复查复核处干部乔宝林刚放下物资,就给封控单元居民发出短信。
尽管天空放晴,但寒意依旧逼人,乔宝林捂了捂僵冷的双手,一句简单的短信操作许久才顺利发出。
还没等走两步回到帐篷,一位居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您好,我想买点东西,能帮个忙吗?”
“好的,您需要什么?”乔宝林立刻转身,快速记下居民需要的东西,走向附近的商店。
这是乔宝林自此轮疫情发生以来值守的第18天,转眼间,暖秋已过,寒冬来临,只有伫立在这里的“岗哨”不变、时刻服务群众的初心不改。
消毒、垃圾清运、配送所需物品、登记相关情况……每天的工作内容一样,但面对的状况却完全不同。
7日的初雪让银川市披上了新装,乔宝林和同事的帐篷却变成了“水帘洞”:由于所在位置地势较低,融化的雪水纷纷“造访”,原本阴冷的帐篷内温度更低了。
“冷点不怕,非常时期都能克服。这次志愿服务,单位几乎出动了所有可派遣的人员。”帐篷内的电热器散发着温热,而乔宝林的心里却涌动着浓浓暖意。
一句“不辛苦”,道尽志愿心
今年37岁的张华是自治区信访局来访接待处的一名干部,他的“岗哨”位于兴庆区幸福社区光明巷37号楼。
“这里封控了一个单元,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协助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做好服务。”一大早做完消杀后,张华急忙奔走,一边做好人员登记,一边细心确认核酸检测时间,与封控人员做好沟通。寒冷的天气、简陋的帐篷似乎没有对张华的工作造成任何影响。
今年7月,张华刚刚结束2年多的驻村扶贫工作。3个月后,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张华再次奔赴“前线”。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们要坚守,把党交给的任务完成好,没什么辛苦的。”尽管家中的2个孩子面临照顾困难,但张华说,困难都是暂时的,自己是党员,关键时刻不能缺席。而这个冬天的坚守,将成为自己人生中值得骄傲的记忆。
寒冬虽冷信念有光
“隔离是利人利己的措施,再坚持坚持,只有大家都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才能早日解封。”
“您有什么需求跟我们说,我们来想办法。”
在兴庆区山河湾社区127厂家属楼值守近10天,自治区信访局来访接待处干部高宝玉除了日常任务,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与这里的29户封控人员做好沟通交流,安抚大家的情绪。
“这里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封控对他们而言损失不小,有些人难免情绪不好。跟他们聊聊天,帮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到组织的温暖,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高宝玉的细心和周到也让居民感到安心。
寒潮中每天坚持守岗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琐碎的工作和简陋的环境,军人出身的高宝玉从不叫苦。“参加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所有人都在付出,我们必须坚守。”高宝玉说,自己的妻子也是一名军人,对参加志愿服务非常支持。“有组织的关怀和家里的支持,我们必须守到最后,共渡难关。”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10月17日以来,自治区信访局共抽调14名党员赴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街山河湾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经历着风雨的考验,也用温暖的行动在防疫一线践行着初心与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