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月-11月全区服务业运行情况
(一)生活性服务业运行平稳。全区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显示,1-10月全区160家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62.91亿元,同比增长3.11%,增速比上月下降0.59个百分点;28家重点监测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66.26亿元,同比增长48.4%,增速比上月提高21.6个百分点;85家重点监测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5.73亿元,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较上月的下降形势略有好转。
1-10月全区重点流通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速趋势图
(数据来源:商务部重点流通监测系统)
从商品种类看,10月份监测的18种大类商品销售额8涨10降。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中西药品、日用品、书报杂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0.62%、24.56%、18.77%、13.33%,增幅靠前;通讯器材、烟酒、粮油食品、服装类同比增长分别为6.13%、5.35%、3.28%、0.25%;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饮料、家具、针纺织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汽车、化妆品、鞋帽等类商品同比分别下降46.77%、31.47%、22.71%、22%、13.99%、5.31%、4.14%、2.27%、0.77%、0.51%。
预计1-11月全区160家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82.96亿元,同比增长3.8%;28家重点监测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83.6亿元,同比增长38.4%;85家重点监测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6.5亿元,同比增长0.25%。
(二)生产性服务业仍然低位运行。1-10月全区实现社会物流总额4081.20亿元,同比下降3.98%。全区完成货运量35274.06万吨,同比增长1.96%,其中:铁路完成货运量4699.64万吨,同比下降17.92%;公路实现货运量29651.09万吨,同比增长6.02%;航空实现货运量0.97万吨,同比增长10.23%;管道实现货运量922.36万吨,同比增长2.38%。物流相关行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45亿元,同比增长16.94%。
预计1-11月全区实现社会物流总额4480亿元,同比下降3.29%,全区完成货运量38800万吨,同比增长1.39%。其中,预计铁路可完成货运量5160万吨,同比下降17.84%,公路可完成货运量32610万吨,同比增长5.5%。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从服务业总体运行上看,主要有以下五个问题:
一是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9个百分点;2015年前三季度占比为4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还有待提高。
二是服务业结构层次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软件信息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占比较低。贵州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2%,而我区只占6.5%,信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而信息通信、软件与信息、检测认证、物流金融、电子认证、文化创意、节能服务、健康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等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且规模很小。贵州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2%,而我区只占6.5%,信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电子商务产业,因信息领域通信速率低、数据通讯延时较长,金融服务支撑保障能力比较薄弱,再加上物流成本高,联运基础薄弱,起步晚,发展慢。
四是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服务业公平竞争、平等竞争的基本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需求极为迫切,但民营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还面临诸多限制,平等竞争的格局远未形成。金融、电信、航空运输、快递等行业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服务业外商投资数额小,占比低。2014年全年,全区新增外商投资服务业项目仅9个,且实际到资项目仅3个,全部为公共设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305万美元(不含2014年到资的2013年审批项目),较上年下降46.3%,占全区实际使用外资额的16%,比重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同期,全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2.4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全国使用外资总量的55.4%;其中分销服务业、运输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为77.1亿美元和44.6亿美元。
五是服务业发展整体谋划不够。对服务业的宏观设计、整体谋划尚未上升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缺乏规划指导,现实中过于强调投资拉动,重点多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投资严重,导致出现了各市县(区)集中物流园区建设、电子商务等“热门”业态项目,区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且项目建设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项目盲目投入建设后因缺乏后继动力无法实现预期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从服务业主要行业运行看,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一是交通运输业受工业影响持续低位运行。从物流集散功能看,由于我区经济辐射力较弱,缺乏中转型物流,难以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来我区布点,未能形成物流集散效应。从物流产品结构看,目前工业品物流总额占全区社会物流总额的70%,交通运输业受工业品运输影响较大。自2013年以来,受国际及全国经济形势影响,工业企业对能源、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需求减少,加之煤炭持续减产等原因,造成交通运输业持续低位运行。
二是批零住餐业税负较重。我区住宿和餐饮企业承担的各种税费高达33项,企业营业税(5%)和所得税(25%)税负较重,租赁税(房产税)按最高限(19.5%)征收,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在各行业中最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商业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9〕1255号),要求落实商业与工业用水、用电同价政策。目前,云南省已实现餐饮业水电气与工业同价,山东、重庆、辽宁实现商业水电气与工业同价。我区在工商业水电气同价政策落实方面较为滞后,商业用水、用电和用气价格高于工业,加重了服务业企业负担。
三是房地产业去库存压力较大。随着开发量、竣工面积逐年增大,我区房屋供应量出现了阶段性过剩。截至2014年底,我区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29.8 平方米(国际标准人均30平方米为饱和状态),人均商业用地已超过3平方米(发达国家标准超过1.2 平方米即为饱和),城镇居民户均占有量约为1.1套(全国水平不足1套),我区房地产市场已趋于饱和。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导致房地产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加之政府统建房和保障房对商品房市场的挤压,以及民众对房地产投资更趋理性,我区商品房的去库存压力逐渐增大,库存量不断上涨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
四是金融业市场主体结构单一。在融资结构方面,我区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的比例约为14.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0多个百分点。在市场主体方面,我区金融机构以银行、保险、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缺乏本土证券、信托、担保、基金等金融主体。在融资成本方面,我区贷款平均利率为8.23,高于全国7.85的平均水平,贷款利息加上担保费用,贷款成本基本在10%以上。在贷款流向方面,中农工建交等全国性商业银行80%的贷款业务流入驻宁央企。
五是通信业发展层次较低。在传统通信领域,用户增长乏力态势已经凸显,用户净增空间非常狭小,行业全面转入存量竞争,盈利模式开始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换。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我区缺乏基于全国市场的互联网和数据存储服务企业。在软件服务业领域,我区2014年软件业务收入9.43亿元,仅相当于成都市的0.6%,企业规模小,多是收入5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区企业主要是借船出海,借助淘宝、京东等全国性电商平台销售宁夏产品,缺乏规模化的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和支付系统,虽然成立了丝路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仍未真正起步。
(三)主要原因
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经济环境较为薄弱。服务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本质上是一种带寄生性的需求制约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生活性服务业则必须以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为前提。一方面,受我区工业发展水平较低、规模较小、转型升级进程慢等因素的影响,我区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严重滞后。另一方面,由于我区人口基数小、城乡居民收入普遍不高,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给传统业态带来的冲击,我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体育、旅游娱乐等行业在原本就缺乏内生动力的情况下,一部分消费需求流向外地,进一步制约了我区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目前,自治区商务厅正牵头开展《全区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2016-2020)》,该规划将按照《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要求,结合宁夏地域特点和产业特征,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推动培育服务业发展增长极和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构建与向西开放战略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辐射中西部、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是强化政策落实。重点抓好《全区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施方案》落实,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促进全区服务业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降低企业税负。建议国家将餐饮住宿业(尤其是大众化餐饮、连锁餐饮)营业税税率从5%降至3%,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等行业齐平。将餐饮住宿企业所得税从25%降至15%。对年应缴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微餐饮住宿企业,其所得减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争取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一般餐饮住宿企业刷卡手续费按0.78%执行,早餐等民生餐饮刷卡手续费按0.38%执行。清理重复收费和不合理收费,将卫生费和门前三包费合为一种,并统一收费标准。暂免征收餐饮住宿业房产税和水利基金。
四是尽快推动实现工商业水电气同价。推动落实工商业用水、用气同价政策。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今年初,我区出台政策,明确100千伏安及以下的商场、超市、餐饮、宾馆等无法避峰用电的企业,不再纳入执行峰谷分时电价范围。建议尽快推动该项政策的落实,同时将无法避峰用电的冷库纳入不再执行峰谷分时电价范围。
(二)培育服务业重点产业。
1.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改善流通设施条件,优化消费环境。推动现代流通方式在商贸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发展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总代理等现代经营方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打造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健全覆盖全区的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销售配送网络,强化质量监管,规范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秩序。推进餐饮住宿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培育大众餐饮品牌和商务快捷连锁酒店,组织标准化生产,打造区域品牌、注册商标,促进餐饮住宿业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建立宁夏餐饮产业标准化体系,逐步推动制定宁夏清真名菜名小吃标准,引导经典清真名菜名小吃实现配方标准化、加工工厂化、生产批量化;深入挖掘宁夏清真美食文化,提升品位,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宁夏餐饮文化附加值;推动餐饮行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品牌化餐饮、绿色餐饮、大众化餐饮和节约型餐饮,逐步形成各类餐饮业态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区域餐饮特色鲜明,大众化餐饮较为普及的现代化餐饮发展新格局。
2.实现现代物流业突破发展,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升物流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银川综保区和河东机场航空港,加快肉类进口指定口岸建设,积极筹建种苗、水果进境口岸,建设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集散地,大力发展适合航空运输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辟阿拉伯国家与银川间的客货运航线,推动设立宁夏民航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在银川设立分公司、基地公司或参与组建宁夏航空公司,启动银川河东机场国际货运航空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宁夏国际航空物流园,搭建中阿空中丝绸之路。加强惠农陆路口岸与天津、青岛口岸的互联互通,发展公铁、铁水联运,建设内陆无水港,打通东向出海通道;发挥中卫迎水桥铁路编组枢纽优势,加强与内蒙古策克口岸、新疆阿拉山口岸的互联互通,破解铁路运输区域限制,打通西向出境通道;推动“中阿号”国际货运班列稳定运行,适时申报国家一类铁路口岸,鼓励有出口需求的企业量身定制“品牌班列”。
3.多措并举消化存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目前我区房地产行业销售量下滑、价格波动、消费者普遍采取观望态度的现状,建议严把土地供应和新增开发总量两个关口,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投放机制,摸清房地产存量底数,合理确定年度商品房开发规模。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机遇,打通政府保障房和商品房两个通道,将户型合适的存量商品房,以政府购买的形式纳入保障房范围。加大财税支持,制定二手房契税优惠政策,对居民卖旧买新,进行改善性购房时,免征卖旧房契税。
4.优化金融组织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服务中心,扶持培育本地银行、证券、担保、信托、保险、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我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和发行债券,建立上市、挂牌企业后备库,加快区域股权市场建设,引导更多企业到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提高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建立政府背景的小额再贷款公司,提升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能力,为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领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争取资本项下定额定向开放试点,探索建设中阿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建设中国国际化的伊斯兰金融中心。
5.着力培育壮大信息服务业,搭建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以大数据服务为主导迅速发展壮大通信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重点开辟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特色服务外包市场。支持中卫市加快建设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及西部云基地,完善基础设施、落实配套政策,着力构建云设施、云应用、云服务核心产业链,打造国家战略数据安全储备基地。积极争取国家考虑将宁夏布局为国际互联网中阿交换骨干节点,支持建设跨境信息服务及交易平台,中阿大数据信息服务中心,进行进口监管测试,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中阿贸易便利化。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依托全国最大农产品平台“一亩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银川市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契机,加快同城配送体系建设,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淘宝中国特色·宁夏馆等平台建设,打造宁夏清真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发挥中宁枸杞交易市场、盐池滩羊繁育基地等特色优势,形成各类电子商务园区错位发展,有效释放电商基地聚集效应,以产业链助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6.推进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区内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和基地规模和质量。推进文化领域对外开放,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领域,深入撬动本地文化旅游资源,鼓励文化产品出口。依托宁夏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优化环境,提升质量,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五市城市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协同优化提升旅游服务环境,促进城市旅游业升级增效。实施旅游品牌培育、境内市场营销、境外市场拓展等三大工程,提升“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和旅游产业影响力。加快构建宁夏旅游“一核三廊六板块”,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构建具有宁夏地域优势和穆斯林特色的旅游标准体系,打造特色突出的“全国旅游标准化服务示范区”。进一步完善“黄河文化”、“回乡风情”、“西夏探秘”、“红色之旅”、“塞上江南”、“大漠风光”、“丝路古韵”七大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旅游发展和管理体制机制,整合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强重点传统媒体营销覆盖力度,开展与专业旅游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利用新数字媒体形成多渠道宣传。
7.有序发展社区服务业,打造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的社区服务业示范区。深入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合理规划建设邻里商业、居住区商业和社区商业中心,打造“51015”商业生活服务圈。优先支持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市场、大众餐饮等必备性业态,保证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依托社区,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社区照料、病患陪护等基本服务;鼓励发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母婴护理等特色服务。
8.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积极发展健康保险。提升中(回)医健康服务能力,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全面发展中(回)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培育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统筹发展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服务机构,积极稳妥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