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助力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 文字新闻
千亿级紫色梦想在贺兰山东麓放飞
时间:2021-09-25  来源:银川日报
  今年7月,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特色产业的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拥有了“国字号”金字招牌,让宁夏葡萄酒产业从此进入高质量发展新纪元。如今的贺兰山下,得天独厚的风土,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坚守初心的匠人,让这里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也让千亿级的紫色梦想乘风飞翔。
  以酒为媒 银川产区迎来高光时刻
  对于贺兰山下辛勤劳作的葡萄酒人来说,今年7月,“国字号”金字招牌的落户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特色产业的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二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类综合试验区,而银川市作为贺兰山东麓的核心产区,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这块金字招牌为何设在“宁夏”?为何把银川市规划为核心区域?最重要的一环是,作为我国最早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之一,银川产区有着独特的风土条件和自然禀赋。而“天赋风土”并非凭空而来,2011年,来自银川产区贺兰晴雪酒庄的加贝兰2009干红葡萄酒一举夺得英国《品醇客》葡萄酒大赛国际大奖,从此贺兰山葡萄酒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
  数字是抽象的,但从数字入手剥丝抽茧,可以看到近年来银川产区付出的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底,银川市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6亿元,占全区71%;全市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达到23.6万亩(含农垦),占全区48%;建成投产酒庄(企业)58个,占全区63%;年酿造葡萄酒产量约7万吨,先后有4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品鉴评比中获得700多个奖项,其中,2020年银川市在各类葡萄酒赛事活动中共荣获168枚奖牌,占全区54%。
  “以产业为媒,近年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银川产区吸引了一批批国际巨头、国内龙头企业来此建酒庄,此外,银川市常年活跃着多个国家级技术团队和国际酿酒师团队,为银川葡萄酒产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培养出大批本土人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闫树革说。
  绿色先行 生态、社会效益共赢
  昔日荒草遍戈壁,如今葡萄绕酒庄。贺兰山下的生态之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的实践,这其中,“小葡萄”扮演了重要角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句话不少酒庄庄主深有体会。
  漫步在志辉源石酒庄,就像进入了一个天然氧吧。庄主袁园介绍,上世纪80年代,爷爷带着父亲和二叔创业,在贺兰山下做采砂,源石的含义就是酒庄源于这片石头地。2007年,自治区提出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这让父亲看到了产业转型的方向。当年,父亲在贺兰山东麓砂砾地里种下第一批葡萄——200亩赤霞珠。
  “种葡萄前先治理风沙和种树,十几年来,我们一共生态治理荒滩18000亩,修复废弃矿区6000亩,种植生态林8000亩、酿酒葡萄2000亩、经果林1000亩,各类植物共计300余万株。”袁园说。
  在银川产区,像袁园一家三代一样有魄力、目光长远的投资者不在少数。站在贺兰神酒庄十万亩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内,庄主陈德启深有感触,2006年,他花2亿元买下这片10万亩荒滩,如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绿化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更是一共种下了600万棵树,大力开展生态保护。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崛起,除了要归功于一批批有战略眼光和实干精神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有能力、有情怀、有耐心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坚持绿色先行的理念,在为产区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记者 闫茜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落实落细“36910”走高质量发展之
  •  未来五年 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千
  •  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   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  宁夏银川获赠近1500万元医疗设备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雨后云雾扮靓湖城
    雨后云雾扮靓湖城
    烟雨朦胧在泾源
    烟雨朦胧在泾源
    宁夏人物
  •  李向成: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  杨梓:发挥余热助力青少年法制教
  •  杨永明:俯首甘为儒子牛
  •  马旭:坚守育人初心 扎根教育一线
  •  王学锋:串起民族团结“幸福结”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