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权威发布
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时间:2021-09-25  来源:银川日报
  灵武兴唐苑风光。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羊绒纺织产业浴火重生。
  蜜瓜种出移民群众幸福生活。
  移风易俗树新风移风易俗树新风。。
  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村庄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村庄。。
  黄河水润稻米香黄河水润稻米香。。
  现代养殖基地强势崛起。
  五年,对于千年古县灵武,仅是历史长河中的浪花一朵,但在灵武大地发展历程中却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的五年,灵武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五年前,可能没有人会想到,高铁将驶入灵武大地、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单、2523户10565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13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这五年的发展,足以让每一个灵武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一串串跨越发展的数字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前行道路上每一个突破,都由一滴滴汗水浇灌而成。
  过去五年
  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按照“瘦身压产、降债造血、优化整合”的基本路径,灵武羊绒产业重整重组迈出关键步伐。近日,当记者走进灵武现代纺织园区时,看到的是羊绒产业整合重组迈出关键步伐,浙江新澳、爵派尔、国斌亚琦、舜昌亚麻等一批关联项目落地投产,听到的是机器的轰鸣声和今年上半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3.8倍这一令人欣喜的数据。
  羊绒产业的“浴火重生”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今年5月,依托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的高质量产品,针织、亚麻等板块相继盘活,38家中小羊绒企业稳健复苏,预计2021年实现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2.2倍。
  现代纺织业在“涅槃重生”的同时,灵武循环经济产业也按照“绿色高端、延链补链、做精做强”的发展思路,高质量地完成了绿色转型。其中再生铜、再生铅、铝型材等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建成投产,预计2021年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倍。记者在中再资源(宁夏)有限公司的废旧家电拆解车间见到企业负责人白铁军时,他正在和一家外地企业谈合作。近年来,该公司利用灵武市区位优势和政策利好条件,不断提高再生资源产业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了从一般固废的处理到危废处理的升级换代,真正做到了垃圾减量,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上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为了抢抓发展机遇,走在潮头、占领高地,灵武市还持续做精做优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板块。“在新型材料特色产业方面,我们已谋划引进高附加值专属化学品、高分子材料、纤维材料等配套项目,正在研究引入新型储能材料、新型半导体、特种合金、石墨烯、超导材料等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推动材料产业节能化、智能化、环保化。”据灵武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灵武市已经与中国华能集团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光伏发电、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现代农业释放新动能
  灵武市地处黄河河套灌区,古渠阡陌纵横,黄河自流灌溉,地肥水美,气候适宜,一直是自治区、银川市重要的粮食、蔬菜、养殖生产基地,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灵武长枣、“中国十大好吃米饭”、西北最大的设施韭菜基地……
  一方好山一方好水,馈赠一季好大米。在梧桐树乡沙坝头村,灵武市同心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每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在3000多亩,随着灵武大米名气享誉全国,该公司总经理汪威信心十足,表示明年还将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尽管现在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但要种出中国好大米,还得有工匠精神。”汪威告诉记者,为了生产出极品生态大米,各种植企业近年来都做了很多工作,生态育苗、活水灌溉、科学除草,严格检测土壤和耕种环境,不断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水稻产业持续向着生产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方向转变,从而保证大米品质更纯净、更天然、更优质。
  能养殖1万头奶牛的养殖场你见过吗?灵武市现代养殖基地内就有这样的养殖场,奶牛的投喂、挤奶都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在这个占地149平方公里的现代养殖基地里,奶牛存栏已达11万头,日产鲜奶1481吨,全球最大的单体智能化液态奶加工厂落地建设。
  记者在灵武市现代养殖基地宁夏新澳农牧有限公司观光牧场内看到,通过观光通道,游客不仅可以观看在沙滩上悠闲自得晒“日光浴”的澳洲奶牛,还可以看到现代化养殖设备、小桥流水、花草树木……在这里,原奶的菌落数量、蛋白质含量等重要指标均优于欧美。
  据介绍,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五年来,灵武市现代农业积厚成势,“五大基地”建设初显成效,优质粮食生产加工、肉奶、瓜菜等已经成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5%,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兴唐大米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现代养殖基地强势崛起,预计2021年底奶牛存栏将突破15万头,成为全区奶产业的重要板块。灵武长枣、“莎妃”蜜瓜、上滩韭菜等特色产品走俏全国,成为国内重要供外蔬菜基地。
  城乡面貌更加靓丽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园中,群众的朴素愿望在时间的见证下逐步得到实现。
  灵武市长枣交易中心西侧有一片空地,这里过去是一片裸露的黄沙地,市场已经建起来了,可这里却没有一丝生机。如今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已是绿油油一片景观带。“颜值”在线,“气质”紧随。在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的同时,灵武市在城区主要道路节点、公园绿地等大力推进景观提升工程,让百姓享受在看得见的幸福当中。
  在灵武市体育馆周边打造的园林式体育公园已成为市民喜爱的新晋打卡地之一。正值花期的红运萱草簇拥开放,红得耀眼;远处的黑心荧光菊也毫不示弱,挺着高挑的身姿全力绽放。这里可春赏梅花,夏赏百合,秋赏菊花,三季赏花、四季常青。这里有梅花园、百合园、丁香园、海棠园,每到花开时节,竞相争艳。
  这样的变化,不仅仅在城市,在农村同样比比皆是。青石板道牙,抛光花石栈道,面包砖停车场……这样一个花园式小微景观,就建在了灵武市崇兴镇中北村村民家门口,取代了废弃的羊圈、牛圈。中北村有1棵三百年的古桑树、40棵百年树龄古桑树,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古树十分重要。崇兴镇政府与48户农户多次共商,决定用3年时间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桑葚主题游园、景观长廊、儿童游乐园、健身步道,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村民收入。
  据介绍,五年来,灵武市坚定不移促融合、提品质,城乡面貌更加靓丽。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5%提高到61%。城市功能持续提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古城遗址恢复、主干街道“唐韵”风格改造等重点项目全面完成,13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6963户困难群众“忧居变宜居”,220万平方米住房供暖“分散改集中”。城市提升十大惠民工程、居民小区十个专项行动扎实有力,垃圾分类、共享单车引领群众生活新时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新杜路、灵胡路、下白路、泾西路等一批新建拓宽道路建成通车,二道沟村、胡家堡村、中北村等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特色彰显,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荣获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
  2018年张赞美一家从西吉搬迁到灵武市镇河塔社区民生佳苑小区,全家人的生计落在了丈夫一个人头上,而张赞美则留在家中照顾70多岁的老人和3岁的孩子,每天为了生计精打细算。得知小区里的扶贫车间招工的消息,张赞美立即报了名,成了第一批46名缝纫女工中的一员。“上下班正好赶上到幼儿园送接孩子,还能挣到3000多元的工资,解决了家里的大问题。”
  为城乡外出务工人员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是灵武市委、政府为民承诺办理的民生实事之一,这一惠民政策使外出务工的城乡家庭成员享有了保障。如今,这一政策已实施5年,累计参保人数超过30万人。家住西湖名邸的杨少锋,母亲在2020年11月外出务工时,发生了事故,加之他的父亲患有肝硬化、高血脂等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家里生活捉襟见肘。在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积极和杨少锋对接,并以最快的速度向他支付了10万元的理赔金,鼓励他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积极面对生活。同样享受到城乡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实惠的还有郝家桥镇上滩村的王刚。2020年,他和工友在陕西省泾阳县一同承包了一个电表安装工程,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挣一些钱来贴补家用,但没想到在施工中意外从梯子上掉落,造成左腿胯骨和左手手腕骨折。回到灵武市住院后,他的家人前往人寿保险公司大厅进行了保险申报,保险公司随即派人前往医院对他的受伤情况进行了核实,审核通过后,便将13000余元的理赔费用打到了他的卡上。
  “五年来,灵武市已累计投入151亿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灵武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立医院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智慧养老服务、城乡公交国有一体化运营等暖心惠民措施落实落地,档案馆、图书馆、体育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先后投入运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灵武市社会保障得到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生活品质更有保障。
  未来五年,是灵武加速崛起、跨越赶超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时期。区域之间、城市之间都在各展所长、探索新路,重塑态势、竞相发展。谁能奋起一跃、抢占先机,谁就能积累胜势、赢得未来。
  新起点,是新期待,更是新未来。站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上,我们相信,在新思想、新目标、新蓝图的指引下,灵武将以更强动力加速高质量发展。灵武,未来可期!
  未来五年
  着力构建“1535”生态经济体系
  如何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抢得先机、取得主动?灵武市第六次党代会给出了答案。
  未来五年,灵武市将在“做强做大三大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不断优化提升循环经济产业,以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重点发展再生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固废高值化利用等产业,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群发展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加快构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配套体系,完善集散、研发、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培育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再生资源回收试点企业,建立在线交易系统平台,推动产业向技术创新驱动、全产业链条、绿色高效发展转型,打造循环经济核心区;提质升级绿色食品加工业,聚焦“打造高端奶之乡”目标。
  围绕蒙牛集团(灵武)西北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加快建设蒙牛高端液态奶加工厂、奶牛服务中心以及包装、物流、饲料加工、粪污综合利用等配套项目,构建集群化现代养殖体系和高端乳制品加工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的优质奶源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高端肉制品加工业,积极引进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开发低温类、保健类、休闲肉类等产品,建成全国重要的肉制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做响“中国十大好吃米饭”品牌,巩固国家精品大米基地和全国商品粮基地。提质增效灵武长枣精深加工业,发展枣粉、枣泥、枣红色素等多元化产品,推进储藏保鲜、冷链运输等技术研究应用;全面振兴现代纺织产业,依托中国(灵武)精品羊绒之都的区域品牌优势和基础优势,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精准对接引进优质关联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纵向延长纺纱、针织、面料、成衣等产业链条,打造一批优势品牌;持续推进羊绒产业风险化解,设立运行羊绒产业发展基金。立足宁东原料基地优势,横向拓展氨纶、芳纶、锦纶等纺织类别,构建多元化布局、多链条并行的现代纺织产业格局,实现灵武现代纺织产业“二次腾飞”。
  着力打造活力开放的发展高地
  发展,必须推进更高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
  未来五年,灵武市将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探索“四权”改革灵武模式。深化党政机构和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引金入灵”行动,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灵武发展,扶持培育2~3家企业上市;探索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模式,努力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一证(照)通办”“跨省通办”“区内通办”,用政府的主动“瘦身”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困”;探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做优做活国有资本。
  将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进宁东基地、灵武马家滩、太阳山园区一体化发展,打通区域煤化工、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新型材料产业链条,探索“存量不变+增量分成”区域利益分享模式;全方位拓展开放空间,着力打通连接天津港、青岛港等重要港口及石嘴山、吴忠等重点区域保税区通道,加快形成陆空联动、多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围绕灵武特色优势产业,加大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对接合作力度,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推动一批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走出去,构建对内对外一体化开放、联动化发展的生动局面。
  着力建设舒适宜居的魅力城市
  联动发展,规划先行。
  未来五年,灵武市将全面优化城市发展格局,高标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修编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对公共空间、建筑色彩、景观亮化、建筑体量等进行科学化、全过程管理,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古今辉映的城市界面;持续推进“北扩西移、南部改造、东西连接、城市提升”,谋划启动高铁新城建设,对周边地区进行功能置换和全新业态策划,使高铁新城成为城市转型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新引擎。
  将加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立改造资金由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小区集中供暖改造;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工程,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提升行动,建立高质量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力争“十四五”末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加强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停车场、社区市场、快递末端服务点等便民设施,建设市民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着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未来五年,灵武市将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发展壮大帮扶产业,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草畜养殖、农产品加工规模和效益,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商物流等新业态,促进“三类监测对象”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实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稳妥解决移民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转接问题,统筹做好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和社会融入等重点工作,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着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要想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核心竞争力,就得闯出一条速度质量相统一、符合灵武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灵武市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探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严把能耗准入关口,全面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四大改造”行动,鼓励工业企业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发展绿色节能建材、新能源综合应用等技术产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着力拓展用能空间;坚持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大力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挖掘工业节水潜力,中水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
  将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拓展环境治理成果;呵护一片蓝天,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让人民群众见到更多的“灵武蓝”;守护一河碧水,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第五污水处理厂,取缔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口,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以养殖基地为重点,强化规模养殖场日常监管,确保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达100%。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确保东沟入黄水质稳定在IV类以上,实现全市水域环境常态管护、长治久清;保护一方净土,健全土壤监测网络体系,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和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快建设固废处理研发中心,2025年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
  着力构筑和谐富裕的幸福家园
  聚焦群众福祉,改善民计民生,建设更有保障、更加和谐富裕的幸福家园是灵武市委、政府一直不断努力的方向。
  未来五年,灵武市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移民致富提升上“作样板”,持续推广“3+1”产业发展模式,支持引导规模经营主体,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移民致富源头活水;实施移民就业创业三年推进计划,通过“七个一批”多渠道促进移民就业,强化移民致富稳定支撑,确保2025年移民人均收入达到1.9万元以上;在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上“作引领”,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实施就业提升、农业提质增效、服务业提升、职业技能提升、消费挖潜“五项行动”,多措并举拓宽增收致富新路径,让广大群众的口袋更鼓、生活更好;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上“作标杆”,探索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落实县管校聘机制,持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育同质同效;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上“作突破”,全面推进健康灵武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机制,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建立健全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提升残疾康复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保障需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日,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奋进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上,灵武,将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稳健的步伐,奋力谱写建设先行区和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灵武新篇!  记者 张碧迁 李鲲鹏 文/图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打好七大攻坚战冲刺全年目标
  •  宁夏贺兰县紧抓六大产业环节打造
  •  宁夏代表团“取经”深圳文博会
  •  乡村旅游也能共享共赢
  •  文化赋能:“塞上江南”绘出产业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雨后云雾扮靓湖城
    雨后云雾扮靓湖城
    烟雨朦胧在泾源
    烟雨朦胧在泾源
    宁夏人物
  •  李向成: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  杨梓:发挥余热助力青少年法制教
  •  杨永明:俯首甘为儒子牛
  •  马旭:坚守育人初心 扎根教育一线
  •  王学锋:串起民族团结“幸福结”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