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饮水安全工程 > 图集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大湾隧洞贯通
时间:2014-09-22  来源:宁夏新闻网
  展开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隧洞工程示意图,12条红线蜿蜒伸展,10.9公里的大湾隧洞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这是一条引龙潭之水至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以及中卫市海原县部分地区共计44个乡镇、603个自然村、110万城乡居民家中的生命之洞,也是一条建设者们用汗水和智慧凝成的精神之洞。

  
宁夏水务投资集团董事长杨国向记者介绍大湾隧洞贯通的重大意义。
  随着整个隧洞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个荡气回肠的百万人梦想即将变成现实,不久后的2016年,源自龙潭水库的一库清水将穿山越岭,蛟龙行海一般,浩浩荡荡流向宁夏中南部的110万人民群众的灶台前。
  为引千里甘泉润泽宁夏中南部,数千名水利人投身于这项浩大的工程中。从运筹帷幄的决策者、管理者到舍小家为大家的建设者,他们用坚忍与奋斗凿开山石,让泾河改道,让甘泉流淌。走近他们,触摸到的是蓬勃跃动的时代脉搏;倾听到的是艰苦奋斗、波澜壮阔的恢宏赞歌。
  知难而进——留个先例给后人
  9月4日,大湾隧洞7—1#工程工地。借着洞内的微光,河北省水利工程局技术负责人孙勇带记者穿行在幽暗潮湿的地下隧洞里,一股呛鼻刺眼的气味像阴魂一样缭绕不散,到处是泥泞,工人们正在进行扒渣施工。“咱们这是钻进了六盘山的心脏,头顶不远处就是六盘山!”孙勇说。走出隧洞,来到指挥部小院,孙勇向记者介绍说:“大湾隧洞地质围岩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在国内都是少有的,施工地段的地质围岩都是四到五类易破碎的泥岩,洞内渗水量非常大,隧道长,排烟、通风不畅,这都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013年11月隧洞施工到300米时,施工人员遭遇第一次大渗水,用水泵连续抽水五六个小时后方才继续施工。500米时,遭遇岩石断层,稀泥从断层处倾喷,人员无法靠近,机械也陷入泥浆,施工人员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才用倒链把机械抢救出来。“隧洞挖掘5000米就出现9处围岩破碎带,有的一到两米,有的长达近90米,挖得越深,积水越多,24小时不停地抽水,水泵不停的坏,直到备用泵都用完了,所有的机械又得全部撤出来以防被淹,技术人员连夜赶到固原或平凉找人维修水泵,有时候开挖工序的施工人员持续两天都无法换班休息。”负责挖掘出渣工序的工作人员冯志杰告诉记者,每次水泵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隧洞内的施工人员就得穿着被水泡湿的工作服在隧洞内等好几个小时。“冷得直打哆嗦,极度疲劳,站着就能睡着。”冯志杰说。

10.9公里长的大湾隧洞全线贯通,红、蓝两军胜利会师。
  大湾隧洞,集宁夏水利建设史上隧洞最长,洞径最小,地质条件最复杂于一体。有人曾质疑:“没有先例,没有那么小的机械我们怎么搞?”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总经理顾耀民回答得更硬气:“没有先例?我们就是要给后人造个‘先例,没有机器我们就让厂家制造个缩小版的机器’!”于是,宁夏水投集团面向全国征召供货商,求购适合小洞径作业的施工器械。国内一家生产企业听说是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便主动为该项目特制扒渣机、混凝土罐车、出渣车等“缩小版”器械,并对施工器械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排气系统进行“升级”,使之更适合在大湾隧洞作业。
  精益求精——半点马虎不敢有
  一次次攻坚克难,一项项创新涌现。迄今,大湾隧洞已全线贯通。
  “强化红线意识,确保工程安全。”白底红字的牌子竖立在施工现场。为啃下大湾隧洞这块“硬骨头”,建设者们克服10多项技术难关,不断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直至隧洞全线贯通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中铁十六局隧洞项目副经理王利说。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宁夏水务投资集团聘请四川二滩等等三家监理公司对在建工程严把质量关。
  “质量是高压线,质量是证明书。”宁夏水务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李昌盛说,“这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来做的最大的惠民工程,我希望把它做成最棒的工程,绝不敢有半点马虎。”
  在大湾隧洞施工现场,28岁的质检员牛胜齐始终盯在现场。每个工序、每个环节都有详尽的记录。作为质检员他比谁都清楚工程质量是何等的重要。“我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没有回家和女朋友见面了。”牛胜齐对记者说。“工程质量怎么抓都不过分,这活儿,如果不踏踏实实干,保证质量就很难落到实处。”
  忘我奉献——辛酸苦辣谈笑间
  “在隧洞里干得时间长了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容易出汗,就像感冒一样。”施工人员说,在如此之深的隧洞施工,每个人都要克服这样的生理反应。“虽然防范周全,但手和胳膊被掉落的碎石划破是家常便饭。”中铁十六局项目副经理王利说。记者问他,做隧洞工程你害怕吗?王利憨憨地说:“刚开始时,还真有点害怕,但再怕也得干呀,不然工程咋开展?”
  “更多时候特别想家。”冯志杰说,他的家离这里只有10多公里,站在这个山梁梁上就能看到他的家,但他每天和工友们同吃住、同忙活,已经有3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家里人知道他是在为家乡人民引水,也没有任何抱怨,反倒对他说:“别马虎,一定要干好。”孙勇说,等忙完了这项工程,他要回家,好好地给家人讲讲自己在隧洞里的“故事”。只要能早通水,苦些累些也高兴!

阴暗、潮湿、泥泞的隧洞作业环境。
  绵延10.9公里的大湾隧洞工程线上,每个支洞工地都驻扎着像王利、孙勇、牛胜齐、冯志杰等这样平凡的奉献者。
  龙行六盘山下,甘流黄土高坡。从龙潭水库到中庄、从中庄到西吉、到彭阳、到海原到110万老乡的灶台前,一条由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全体建设者们用智慧和心血凝成的巨龙,即将腾跃而起,广泽宁南。 (宁夏新闻网记者 徐丽萍 通讯员 扈廷刚)
编辑: 责任编辑: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黄河岸边绿意浓
    黄河岸边绿意浓
    宁夏人物
  •  王玉彬:累点没啥,市民满意就好
  •  朱雪琴:夫妻携手为退休生活添色
  •  高文军:黄河水润泽幸福生活
  •  李吉安:扎根煤海奉献青春
  •  胡玉梅:拾金不昧以诚待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