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饮水安全工程 > 新闻
西海固脱贫致富“明星工程”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系列报道(三)
时间:2016-10-19  来源:光明网
西海固脱贫致富“明星工程”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系列报道(三)
 
泾河源头的龙潭水库
 
西吉河山水厂
  远古时期,宁夏境内孕育了两个灿烂的生命:一是发源于泾源县六盘山东麓的泾河,为黄河二级支流,河水婉若游龙,经通谷、过山塬,润泽400多公里;另一个是清水河,长300多公里,为宁夏境内除了黄河之外最大的河,流域曾经林木繁密、水草丰茂、河水清幽,更得“蔚茹水”之美名。
  沧海沧田,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的迅速增加,泾河水风采尚存,清水河却逐年贫瘦。从上游固原开始,到同心、海原,河谷两岸草木日渐凋零,大部分地区童山秃岭。整个流域PH值年均在7.3到8.1之间变化,下游矿化度年均最高达10200毫克每升,已经是一条“小则无益于稼穑,大则有害于生息”的苦水河。
  千百年来,两条河在各自命运轨道上运行,或甜或苦,从无交集。
  公元2016年,人类一项水利工程打通了泾河与清水河的经脉。
  6月10日8时56分,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中庄水库下闸蓄水现场,输水隧洞口闸门渐渐被水流冲腾起来,泾河水像千千万万蓄势已久的白兔,争先恐后,拥挤着,跳跃着,涌出闸门,泻入中庄水库,静待输入宁夏最贫困地区干渴的肌体,送入西海固的千家万户。
  2016年10月8日,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通水。自此,宁夏的水格局被重新布置,河畔黄土丘陵里的百姓把生存的艰难和生命的喜悦联结为一个整体——西海固113.53万群众,从此共饮一河水。这将改变他们世代生活的姿态,改造生产的方式,扭转思考的方向。
  (一) 有水,就有生存权
  秋日的清晨,西吉县兴隆镇兴隆村村民单维德家里,水在烧水壶里翻滚,发出“突突”的声响,水蒸气在房间里氤氲一片。单维德开始泡茶,茶叶在透明玻璃杯中一遇到开水,开始做自由体操,恣意伸展,杯中顿时翠色盈盈。“这风景多好看啊,我现在天天看都看不厌。”单维德毫不掩饰自己对杯中景色的贪恋。单维德轻啜着酽香的茶水,将守着苦咸水过日子的岁月冲进记忆深处。
  泾河水是感性的,她的到来颠覆了缺水时代的生存经验。拉水用的水囊大缸另作他用,各家各户拆了锁的水窖有了新的使命,储蓄的雨水,浇灌着房前屋后艳艳的花朵,青青的瓜菜,甜美的桃、李、杏;洗衣机、热水器、电水壶的使用价值被重新唤醒;最直接的实惠是人均每年500元的水费支出省了下来。
  (二)有水,就有发展权
  在西吉这个小县城,房地产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2010年至2011年,全国大兴土木,城镇化建设飞速增长,而西吉县城却寂寂无声,很难见到4层以上的建筑物。2016年,当全国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去库存成为主流,西吉县房屋销售面积却出奇地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0%。
  这是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引发的“蝴蝶效应”。
  2013年11月28日,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完工并通水,一直困扰12万西吉县城人民的吃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过去供人饮的机井水被置换出来,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基础动力。
  西吉县是宁夏中南部城乡安全饮水工程中最主要的受益区,每年引水量为1590万立方米,占总引水量的40%。自上世纪90 年代境内唯一地表径流葫芦河断流后,当地百姓只能靠天吃水,然而沟道水、小泉水、机井水,量少质差,吃水解困成了当地最大最迫切的社会问题,更勿提生产力的提升。
  水让西吉改颜换貌,脱胎换骨。建筑企业纷纷在此投资,2年内,宾馆、超市、商贸城、建材市场雨后春笋般成长,7层以上的建筑拔地而起。原生态美景火石寨也借水之力吸引并留下了更多的游客,2015年旅游人次两年内增长了4倍,达到20万人次。2016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综合性收入5.4亿元。
  水成了西吉县百姓脱贫致富的催化剂,激活了蓄势已久的发展能量。2011年,西吉县在人均占有5.8亩土地的优势下,初步提出了农业发展“五百产业工程”,由于水瓶颈的存在,“五百工程”跛足而行。如今,全县利用置换的浅表水和库井水发展种植业、畜牧业,2015年底,冷凉蔬菜已经发展到13万亩,牛存栏28万头,羊50万只,以前驮水的重劳力驴成了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也已经发展了3500头,其相关产业链正在续接中。
  水是生产之要,但因为无水可用,过去西吉县的工业几乎是空白,曾经引进的企业也不断关闭。有福建客商来此考察后感慨:“我们那里一天下的雨够我们生产一年,你们这里一年下的雨不够我们生产一个月。”
  而如今,13家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
  (三)有水,就有了未来
  2016年1月28日,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海原连通总管工程正式通水,海原县21.85万群众喝上“放心水”,窖水、机井水作为备用水源,腾出来饮牛羊。海原县在曹洼乡及周边乡村种植3万多亩紫花苜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激励农民多养牛羊。通水以来,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牛羊数量翻了一番,有了水的支撑,该村脱贫销号指日可待。
  据估算,泾河水的到来为固原地区至少置换1000万立方米水。彭阳县置换出800万立方米,据此可以巩固和增加2万亩设施农业,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原州区因此每年可置换地下水360万立方米,190万立方米仍可以用以高效生态农业。固原地区高效利用地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科学调度黄河水的用水格局更加清晰可循,未来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耦合发展的路径渐渐浮现。
  有水,就有希望。宁夏中南部城乡安全饮水工程破除了中南部地区水资源的瓶颈制约,有效解决了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随着供水网络化和水务管理城乡一体化的跟进建设,工程效益将逐渐释放。
  然而,近忧已解,必思远虑,若干年后,固原地区是否会重蹈历史上“无水——寻水——引水”的噩梦呢?
  “固原地区的水问题归根结底是生态问题。我们敢引并且能引来泾河水,底气来自固原人民持续几十年在六盘山地区大搞生态建设,良好的生态涵养了这股清流。未来也只有尊重和维护好六盘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保障水利开发项目为固原地区社会永续发展服务。”固原市副市长方彦说。
  放眼宁夏南部山区,许许多多的村庄正受益于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乘车翻山越沟,水到之处村舍错落有致,红瓦新墙,庭无尘杂,人们精神饱满,交谈中尽是脱贫致富的心劲和打算。(光明网记者 王建宏)
编辑: 责任编辑: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这座城市开始展现水韵魅力
    黄河岸边绿意浓
    黄河岸边绿意浓
    宁夏人物
  •  王玉彬:累点没啥,市民满意就好
  •  朱雪琴:夫妻携手为退休生活添色
  •  高文军:黄河水润泽幸福生活
  •  李吉安:扎根煤海奉献青春
  •  胡玉梅:拾金不昧以诚待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