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初心不变,唯信仰难夺”。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坚守的故事,这还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三十五载春秋谁与共,半生穷竭奉献只为水,他就是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顾宁,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一脚踏入水利事业,这一干就是35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采访时,他言语不多,提及水利项目却娓娓而谈;他谦逊内敛,时刻用一举一动诠释着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执着。他技术功底扎实,善解施工难题;他沟通能力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凡事追求零缺陷零失误。
一个单位的发展好比大海航行的一艘巨轮,在摸索、探寻中徐徐前行。巨轮航行,罗盘导航才不会迷失。对巨轮来说,罗盘好比“坐标”,“坐标”定准了、定牢了,无论疾风骤雨或是阴霾难辨,都不会迷失航向,朝着既定方向“稳步前行”。顾宁走过的每一个地方,职工群众有口皆碑。一位亲历建设中心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老职工举着大拇指说:“他是项目团队的好‘罗盘’”。
“在技术管理上,他善解施工难题,善于总结提炼,工程经验能力丰富,责任心非常强,协调平衡各方关系能力非常强,我们中心艰难险种的重大工程都是顾局负责。把这些工程交到他手上,我们很放心。”建设中心办公室主任廖万虎告诉记者,今年建设中心承担6项重点建设任务,顾宁承担着盐环定扬水更新改造工程、红寺堡干渠更新改造计划和红墩子至都思兔河黄河堤防等5项重点建设任务。
盐环定扬水更新改造工程作为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工程,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这个工程是国家为解决盐池、同心、环县、定边等革命老区人畜饮水安全及农田灌溉任务而兴建的生命民生工程,更新改造工程需要保障23万多亩农业灌溉,为盐池县19万人提供安全饮用水,并为受水区工业发展提供水源。顾宁理所应当地挑起这个工程的“大梁”,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为老区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水利支撑和基础保障。
顾宁是从一线施工慢慢走上领导岗位的,基础知识经验非常丰富。在做每个项目前,他都会在施工前,告诉项目团队人员需要在施工方面关注的重点环节、注意的安全隐患、可能出现的危险点和质量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稳定当前,经略未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建设中心的很多大工程在他的指导下,有序推进。
作为水电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是搏击市场的硬指标,更是检验人才队伍的试金石。在经济管理上,顾宁处处精打细算,时时开源创效,善啃“硬骨头”。建设中心便将质量安全和财务审计这两个建设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两环交由他负责。顾宁带领团队成员为企业建立了一整套项目管理体系用于实践,除了从项目施工转变为法人管项目加强对项目的直接决策、服务和成本管控,建立企业供应商平台大数据库外,还制定《施工现场标准化图集》《项目成本核结算管理办法》等制度,做好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现场隐患排查、驻工地督促、农民工队伍安全管理等关键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近几年来,随着人员更迭,在建设中心新职工中,年轻的职工占据较大比重。这些年轻人综合素质强,为建设中心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工作中却缺乏相应的经验与工作技能。顾宁非常注重“传帮带”,厚培年轻干部成长土壤,体现胸襟气度,彰显责任担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水利工程和其他工程相比,点多、线长、面广、变化快,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技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善于观察,敢于发问,勤于思考,敏于悟。”提及干水利工程的“妙招”,顾宁谦虚地说,唯一的妙招就是坚持不断的学习。他能教给大家的绝招,也就是学习。
顾宁以身作则,讲学习重品德,不断超越自我。在工程建设方面遇到不懂的,他都会不断钻研,还向单位的年轻后生请教。并带领大家学习、钻研,让年轻干部尽快转换角色、进入角色。在工作中,他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愿意让建设中心的年轻后生“唱主角”,敢于放手让青年职工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及时指正,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在生活上,他又像个大哥哥一样,为大家解疑答惑、指点迷津。
在他的带领下,建设中心的年轻后生一步步正成长为企业的中流砥柱,顾宁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灿烂。他说:“年轻后生成长起来,水利工程就有了保障,作为一名老水利人,我的心也踏实了!”
“水利兴则天下定,仓廪实而百业兴,这是老祖宗说的话,说明了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我做的这些都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希望自己能为我区水利事业做更多的贡献。”顾宁如是说。
在普通的岗位上,连续35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那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精就是不简单。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水利人的贡献和担当。
旧的尘埃还未掸去,新的征程又赴眼前。还有几年就退休的顾宁,又一次启程,带着他的团队忙着将“战略图”变为“施工图”,为我区防洪保安、生态护水、水利民生尽职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