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葡萄酒,一度以舶来品的身份,纵横在中国市场。因而进口酒受到的青睐程度也远远超过中国本土的葡萄酒。当然,其中也有国内发展历史短,葡萄酒产业没有被重视,消费者信任危机等问题。
如果说过去的中国葡萄酒只能默默的在角落里耕耘,那么如今中国葡萄酒则成为了一匹黑马。贺兰山东麓,则是黑马队列中的最显眼的一匹,并且领跑中国葡萄酒产区。
“宁夏贺兰山东麓”被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丝.罗宾逊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产区,在世界各大国际葡萄酒赛事中,宁夏贺兰山东麓,不仅是大奖的斩获者,也是中国酒品获奖数量的领跑者。
在2017年新鲜出炉的各大国际、国内葡萄酒赛事中,贺兰山东麓,依然保持了领奖台中国葡萄酒出镜率最高的记录,数据如下:
◇2017年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中国共有91个酒款获得了奖项,其中宁夏产区共59款获得了奖项;
◇201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中国葡萄酒获得78个奖项,大金奖4个、金奖33个、银奖41个,其中4项大金奖获得者皆来自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
◇2017柏林葡萄酒大奖赛冬季赛中国区,共29枚金奖,宁夏拿下21枚,并且包揽全部银奖;
◇2017年RVF中国优秀葡萄酒2017年度大奖评选,宁夏共摘得39个奖项;
◇2017年WINE100葡萄酒大赛评选中,中国酒斩获64个大奖,宁夏占中国葡萄酒获得奖项总数的29.6%。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贺兰山东麓能够在短时期内领跑中国产区?频获大奖的幕后究竟是什么?
土壤与气候:
宁夏贺兰山东麓=“东方波尔多”
土地孕育万物,葡萄也生在其中。好酒7分种,三分酿,大自然的赠予占了70%。土壤,阳光,雨露构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贺兰山东麓,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位于北纬38°的酿酒黄金地带上。平均海拔1000m以上,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全生育期有效活动积温(≧10℃)在3400-3800℃,气温日较差在12-15℃。1700-2000h日照时数使产区的葡萄具有良好的成熟度。
贺兰山东麓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夏季干热,春秋冷凉,干燥的气候与贫瘠的土壤,较少的病虫害,高钙土质与丰富的矿物元素,以及贺兰山遮挡形成的“小气候”,造就了产区葡萄酒“强悍”又不失“细致”的特征。水分的缺乏迫使葡萄根系拼命的往地下深处钻,更好的吸收深层的土壤矿物质,这也是宁夏产区短期内表现出不凡潜力的原因。
政府,支撑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葡萄产业=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
2016年12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从数百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脱颖而出,以品牌强度844,品牌价值140.96亿元入选《2016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区域品牌——酒水饮料类地理标志产品)。而诸如《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酒庄列级管理办法》、《贺兰山东麓酒庄葡萄酒生产规范》、《贺兰山东麓地理保护标志》等众多管理条例和鼓励政策,则反映了宁夏政府对葡萄产业的重视。
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是中国第一个针对葡萄产业成立的省级职能部门,作为葡萄产业发展支持者,同时也扮演了约束者的角色。在规矩中前行,探索适合宁夏本土葡萄产业的发展路径,发挥本土优势,对标国际标准,加强国际交流,高门槛,严准入,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小酒庄,大产区”的发展路子,得到国际葡萄酒界的认可,并使贺兰山东麓成为中国目前最规范,最高标的葡萄酒产区。
走出去,引进来
贺兰山东麓=中国首个国际葡萄酒组织(OIV)省级观察员
宁夏产区连续6年参加世界葡萄与葡萄酒(OIV)大会,作为中国首个OIV省级政府观察员,不仅向世界推介了宁夏和中国葡萄酒的发展状况和产区特色,也同时学习国外成熟的酿酒技术以及成功的市场经验。
除了每年的OIV观察员,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宁夏产区的酒庄每年都会参加香港国际酒展,卢浮宫酒展这样的国际展会活动。推介之外,更多的是经验交流与学习。
而宁夏贺兰山东麓也引进诸多葡萄酒相关展会与人才。国际葡萄酒设备展已经在宁夏举办了2届,而在酿酒技术与葡萄栽培方面,更是邀请诸多知名的国际酿酒师参与到每年的酿酒季。
酒的灵魂是土地,土地的灵魂是人
我曾见过这样一群人:
一位来自贺兰山东麓的女庄主,她的手掌纹路中是多年酿酒造成的黑色酒渍,面庞是长期日晒形成的晒斑;
一位实习生,在酿酒季36个小时连续高强度工作,但他的脸上仍然挂着兴奋与热情;
酒庄庄主,将全部身家投入到酒庄的建设,即使手中拮据,但在葡萄园管理与酿酒设备上,依然不减高标。你问他酒庄这么烧钱,要不要卖掉,他却将酒庄比喻为自己的儿女,要慢慢抚养他成长;
他们没有五一、十一。别人小长假游山玩水的时候,他们不是在田间地头管护葡萄,就是在酿酒车间没日没夜。
每年仍有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国外留学生,酿酒师来到贺兰山东麓,实习、实践,就业,甚至扎根于此,娶妻生子。
宁夏大学更是成立了葡萄酒学院,专业的教师与科研队伍,增加对葡萄酒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在专业课程之余,增设定向的酒庄实习,赴法学习等机会,从酿造,品鉴,营销,管理等方面,培养全面的专业人才。
就这样,贺兰山下聚集了有30年经验的成熟酿酒师,也有新兴一代的小酿酒师们,他们共同在葡萄酒事业的一线探索并奋斗着。
天时地利人和,用这6个字解释贺兰山东麓的发展再合适不过。
目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1万亩,其中酿酒葡萄53万亩,产量20万吨;建设酒庄184个;综合产值达到166亿元。从贺兰晴雪酒庄加贝兰2009在2011年获得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特别大奖算起,才过了5年。
作为一个年轻并富有潜力的葡萄酒产区,相信下一个5年或者10年,从这里能够走出中国人高度认知,并且引以为傲的中国葡萄酒品牌。而贺兰山东麓的酒品,也能真正的从国际葡萄酒大师的赞赏和各大专业赛事的获奖评选中,走到人民群众的餐桌上。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