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雨生百谷,谷雨时节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银川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张骞提醒,此时养生重在养肝、健脾化湿,同时春季空气中花粉毛絮飘散,还需防过敏。
健脾祛湿,防阴邪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将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
“谷雨养生饮食上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佳、便溏腹泻、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等脾虚湿困症状。”张骞医生建议,可根据个人体质,适当多吃健脾胃、祛湿食物,如香椿、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竹笋、鲫鱼、豆芽等。
按揉阴陵泉穴也能起到健脾祛湿的功效。因为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位的时候,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
另外,家庭自我保健可以用艾灸调理,祛湿效果不错。可取中脘、上脘、下脘、天枢等穴位,进行艾灸,温中健脾祛湿。取艾叶30克、桂枝10克、生姜20克,煎煮约40分钟,取汁待变温后浸泡足部,也可温经散寒除湿。
易变天,防关节病
谷雨节气,气温回升迅速,但早晚气温偏低,早出晚归仍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老年人尤应注意添衣保暖,保持居室空气畅通以及环境清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使病菌失去滋生条件。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湿邪侵入人体,会造成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容易在该节气复发。预防此类疾病,平时要注意多晒太阳。另外,谷雨后,有些人开始像夏天一样穿衣服,但其实季节还未到,过早换上清凉的夏装,湿气、寒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
柔肝疏肝,调畅情志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谷雨时节达到最旺。此时如果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因此,柔肝疏肝,调畅情志也是这一季的养护重点。
“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更应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忧郁,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以防肝火亢动。”张骞认为。
在日常饮食中,可适当进食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果蔬,如芹菜、香椿、香菜、春笋、萝卜、柑橘、春韭等。其中,春季里的韭菜可谓是蔬菜中的贵族,其味辛性温,入肝、胃经,能温中行气、散血、解毒,同时可以温养肾阳。
养阳除湿,多晨练
谷雨过后,白昼时间越来越长,人们也应该根据四季时节变化而改变自身的作息时间。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早晨是采纳自然之气的好时机,而活动为养阳中重要一环。老年人在晨练中,可选择静中有动的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等。
运动能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减轻体内水湿困阻,从而减轻肢酸身重症状。所以湿气困体的人运动出汗后身体不显疲劳,反而会感觉轻松。但要注意,运动时不要过度出汗,以免阳气外泻。
另外,谷雨时节草长莺飞,一派大好春光,最适合的是出门踏青散步,能疏散郁滞,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躲飞絮,防过敏
谷雨节气过后,气温越来越高,各种花草盛开,杨絮、柳絮漫天飞舞,加上人们踏青等室外活动增加,很容易诱发过敏性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体质人群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护,出门佩戴口罩,在午间、午后或大风天等花粉浓度较高的时间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当皮肤沾上杨柳絮后,要及时清除,最好用温水清洗,有助预防过敏或减轻过敏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回到室内后,建议及时使用生理性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及时清洗掉鼻内的过敏原。有哮喘史的市民,需格外注意,外出时应随身携带哮喘药物,防止意外发生。”张骞重点提醒。
对于过敏体质人群来说,还应慎食蚕豆、牛肉、鲤鱼、虾、蟹、酒、辣椒、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
小贴士
谷雨养生茶饮食疗方
•菊花茶:选用菊花2~3朵,泡水喝。春季易出现春困、乏力等,或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上火表现,菊花茶可清肝降火,缓解春困。如有便秘,可加决明子10克,可清肝明目通便;如困倦明显,易头痛烦躁者,可加薄荷3克,可清肝降火除烦。
•三仁赤扁豆粥: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子仁(去壳)10克,白扁豆15克,杏仁5克,加粳米适量一起煮粥。可健脾化湿,对于脾胃虚弱、手脚怕冷、慢性腹泻、老年人慢性咳喘等有调养作用。 记者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