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编办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主动谋划推出放管服、行政管理体制、机构编制基础管理方面的“改革套餐”,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为我市“转型追赶、弯道超车”注入体制机制活力。
聚焦简政放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承接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精简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并适时向县(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管理部门权力清单,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直部门执法依据、职责变化情况,及时予以动态调整,并向社会公开。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重点围绕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加强监督管理,持续推进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顺应发展大局,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试点改革,研究制订试点改革方案,全面梳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认真做好行政职能剥离回归、机构优化整合、人员编制调整等相关工作,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推进城市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改革,逐步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先、执法规范的管理体制。整合市、区两级质监、食药、农业、畜牧等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检验检测机构编制资源,打造资源共享、职责明晰、服务高效的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主动适应我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要求,组建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机构,整合产业发展职能,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理顺管理服务机制,为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和西部云基地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创新完善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积极争取自治区批准设立示范区管委会,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管理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突出规范要求,创新推进基础管理改革。建立“审计+巡察+评估”督察构架,形成监督检查合力,助推全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上水平。通过联动开展机构编制审计,注重审计结果运用,督促整改落实,实现审计监督与机构编制监督的紧密衔接。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纳入市委巡察范围,加大督导整改力度,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创新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监管,研究出台《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和内容。研究出台《加强和创新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阳光执法。(通讯员 孙学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