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村支书李文彬家门前,一块“家庭农场”宣传牌格外引人注目。“以前我家院里的果树没什么经济收入,卖不出去的只能烂在地里;如今我们推出了果树认养,一年只需要300元就可以拥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果树,结的果子可全部摘走。今年,院里的果树已经有十几棵被人认养了。”家庭农场式旅游不仅为李文彬带来了财富,还给全村人带来了旅游脱贫的机会。
前些日子,新庄集乡杨柳村村民张丽丽的油桃大棚里人头攒动,来自区内外的商客都到这里采摘收购油桃。张丽丽种植大棚油桃已经有7个年头,最初,张丽丽种植的是油桃,多在每年的4月下旬成熟上市。为了能多卖点钱,张丽丽常常奔波于红寺堡区、利通区等地的市场,销售方式是“提篮小卖”。由于桃子上市期集中,尽管是错季节种植的油桃,但收入也不高,这令张丽丽颇感苦恼。如今,杨柳村通过发展以体验观光为主的田园特色旅游,一下子小油桃成为了村民致富的“仙桃”。“我家大棚里的油桃长势不错,一公斤卖到了20元,真没想到咱这个普通老百姓,还能有自己的产业。”张丽丽说。
抢抓全域旅游机遇,2016年以来,杨柳村依托西川葡萄、枸杞、油桃等特色产业优势,以旅游促脱贫,打造以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为主的田园旅游特色村落,形成阡陌纵横、田院共融、有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美丽乡村,建成红寺堡区产村融合示范基地、红寺堡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努力打造杨柳村生态旅游观光体验示范园,不断实现杨柳村增收富民、脱贫致富的目标和任务。“油桃产业是从2008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村现在有40座油桃大棚,老百姓依托油桃种植产业,离梦想中更加富裕的‘杨柳梦’不再遥远。”该村第一书记马成祥说。
全域旅游带来红寺堡区旅游业发展的春天。该区将着力打造依托移民、生态、慈善、航空等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以打造国际航空汽摩运动休闲度假区和国内外知名的新业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航空运动和汽摩运动为主题,以移民文化体验、罗山生态旅游体验、观光农业和葡萄酒庄园体验为辅助,融合移民文化、科技体育、航空体验和汽摩运动、休闲度假、研学等旅游形式,构建红寺堡区全域旅游发展“一心、三带、五区”的全域空间布局旅游形态。“红寺堡区具有打造自治区全域旅游战略支点不可多得的优势,我们将突出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提升上下工夫,在跨市、跨县旅游景点的串联上认真谋划,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政策利好,全身心地投入自治区全域旅游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红寺堡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亚亮说。(记者谷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