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满载着蛋氨酸、石板材、小麦等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宁夏班列从迎水桥货运营业部首发开行;8月15日,一辆满载1万吨球团铁矿石的多联快车从哈萨克斯坦出发,经新疆乌鲁木齐局阿拉山口站顺利抵达中卫迎水桥货场……
随着中亚国际班列开始常态化运行,我市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落实“向南开放战略”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发展机遇,按照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全国性铁路物流基地”的目标,将交通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全力推进,加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着力构建西向、南向和东向开放新格局,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态势愈发明显。
立足区位优势,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
中卫是宁蒙甘三省区交会带,自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宁夏最具交通枢纽和物流区位节点优势的城市,具有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集散分拨中心的优势。
近年来,我市积极寻求为毗邻地市提供物流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区域协商合作机制,开展的铁海联运“一单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得到了毗邻地市的广泛响应,进一步凝聚了我市与毗邻地区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合力。
市口岸和投资促进办公室主任李崇新介绍,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宁夏班列常态化运行,中卫将持续加强开放大通道、大枢纽、大平台建设,加强同内蒙古、陕西、甘肃等毗邻地区以及重庆、成都、南宁等重点城市的合作,逐步形成东到青岛港、天津港,西到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南到北部湾、东南亚,北到二连浩特、俄罗斯的开放通道,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确保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3%以上。
提升主通道运输能力,补齐交通网短板
把区位优势变为交通运输优势,进而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一直以来是我市发展交通物流产业的方向。这几年,围绕建设大能力运输通道,我市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谋划了一批交通重大项目——
铁路建设方面,打造国家铁路总公司“全国性铁路物流基地”,宝中、包兰、干武、太中银4条铁路干线交会,银川至中卫城际铁路通车,中兰客专在建;
公路建设方面,京藏、福银、定武、乌玛等6条高速公路和G109等4条干线公路穿境而过;
航路建设方面,沙坡头机场通航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12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开通了至昆明、武汉、南昌、沈阳等地的旅游包机等;
管输建设方面,“西气东输”10条管线横穿全境,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天然气枢纽站,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随着这些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建成,我市交通运输网络的连通性及多种运输方式间周转的便利性得到进一步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优势也愈发明显。
“我们将全力推进旅游包机,争取年内旅游包机完成500架次以上,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积极推进航校培训、无人机试飞、飞行营地等通航产业。积极协调加密中卫南至西安北高铁运行,探索发展点对点高铁物流等业务。”李崇新说。
提高铁路编组能力,提升货品周转力
铁路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是车流集散和列车解编的基地。中卫迎水桥编组站是全国铁路43个编组站之一,是西北五省中的第三大编组站,也是地方性一等的编组站,担负着兰州、武威、宝鸡、包头、太中银5个方向127对货物列车的解编和50对旅客列车的通过业务,以及中卫枢纽内货物列车的到发业务。解体能力每日2650辆,日均办理9685辆,最高办理13450辆,有调车辆4537辆。
7月25日,疆煤入宁首列35吨敞顶箱班列抵达迎水桥编组站,标志着宁夏、新疆两地“公转铁”项目稳步推进,打通了煤炭资源集聚、铁路运输、煤炭需求各项中间环节,为“疆煤外运”“疆煤入宁”两地战略合作建立构建了稳定的铁路物流新通道。
“今后,按此方式,每月将有4万吨至5万吨新疆煤炭运达我市,全部实现公铁联运、门到门无缝衔接,为建设迎水桥保税物流中心铁路无轨站打下坚实基础。”市口岸和投资促进办公室口岸管理科负责人马姗丹说,即将出台的《中卫市支持国际货运班列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集散分拨若干措施》,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货运班列及陆海新通道班列健康有序发展,增强中卫集散、分拨能力,带动相关产业落地,从而形成物流洼地。
记者了解到,去年,经由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至迎水桥编组站进口货物有11.82万车皮,分拨至北上广、珠三角、华中、华南及成渝地区。经迎水桥编组站发送的货物均为本地货物,以焦炭、钢材为主,占全部货运中转量的10.9%。
而随着我市铁路编组能力被进一步放大,货品在中卫聚集、周转的体量逐年增加……
大抓物流设施建设,增强“聚”“散”能力
近年来,我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大物流枢纽培育力度,推动物流设施整合,规划布局建设物流园区、货运场站、冷链物流体系等物流骨干网络节点,构建起了区域物流格局。
目前,中卫公铁物流园、迎水桥综合保税区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建成中卫综合物流园、天元锰业保税仓、顺丰速运三级分拨中心等园区,引进中国物流等企业139家。顺丰、德邦、韵达等16个快递品牌企业入驻中卫,天瑞、夏华、众力等企业全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现代物流配送基础逐步夯实。海外-青岛港-中卫、中卫-重庆-钦州港、霍尔果斯-中卫-武汉等国际国内公铁海多式联运机制初步建立。2016年至2020年,累计开行国际班列87列,3907车,货重约18.37万吨,货值约14390万美元,国内近45%中欧班列经中卫。
“依托西部云基地,全力支持互联网货运平台建设,培育、引进3A级物流企业1家以上。建立‘市分拨中心+县配送中心+乡村配送站’三级节点配送体系,畅通市域快递物流微循环。”市口岸和投资促进办公室物流与投资促进科科长李红强说, 我市实施了“全国百家骨干物流园‘互联互通’工程”,中卫综合物流园与全国骨干68家物流信息网络实现联网互通,覆盖30个省区,实现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运效,更增强了中卫的“聚”“散”能力。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中卫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开启了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