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里,一派繁花似锦的光景。这个生态移民村经过10年发展,已经脚踏实地迈上了乡村振兴的“建设路”。
2016年7月19日,是原隆村全体村民铭记一生的大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原隆村,与父老乡亲们促膝长谈。他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6年过去,原隆村扔掉穷帽,从昔日贫困村蜕变为今日小康村。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足迹,一幕幕红瓦白墙、绿树成荫的景象映入眼帘,一缕缕欢声笑语、热情耕耘的画面接踵而至。扶贫车间直播带货、特产热销,光伏园区瓜果飘香、生机盎然,今天的原隆村怀揣着品质追求奔向共同富裕的光辉伟业。
“总书记再来咱们村,一定会为咱的好日子点赞!”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原隆村村民海国宝家做客,给一家人的生活送去了希望和力量。总书记与海国宝拉家常,海福贵就在一旁端茶倒水。之后,海国宝就给一家人开了个家庭会,一定要奔出个样子向总书记交出满分答卷。也是从这一年起,海福贵正式进入宁夏立兰酒庄有限公司学开挖掘机。回忆起总书记当年到家里做客的场面,海福贵难掩内心激动:“我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们葡萄园里也一天一个样。”
乡村振兴全面开启,海福贵工作的这片葡萄园已经成为沿山公路上一道亮丽风景线。自2021年以来,《闽宁镇原隆村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面实施,原隆村的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壮大升级。作为主导产业的葡萄酒产业,也在这一年迎来了新的起点。
宁夏立兰酒庄有限公司负责人邵青松告诉记者:“酒庄去年开发了1000多亩荒地全部种植酿酒葡萄。目前,这片1000多亩的荒地上已经种上了马瑟兰、赤霞珠、马尔贝克三个品种的葡萄幼苗。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片亩产400公斤以上的酿酒葡萄基地,带动更多移民稳定就业。”
望着酒庄里新开发的这片葡萄园,海福贵打心底里高兴。“刚进酒庄的时候是我拜别人当师父学技术,现在我也收了两个徒弟。”海福贵笑着说。
今年,酒庄正酝酿着全程机械化种植,邵青松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已发展近40年,葡萄树每年春季展藤出土的半个月时间就需要57万人次劳动力。出土后的葡萄树还需要经过上架和抹芽等工序,也需要人工完成。我们同专家携手研发的酿酒葡萄单干双枝不下架技术,能全面解放人力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到那时,海福贵和移民们就要学习新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眼下,酒庄正在推进建设不同土壤的葡萄标准园,为未来的全程机械种植做准备。一幕幕机械化种植的火热场景将在这里拉开序幕。海福贵说:“总书记再来咱们村,一定会为咱的好日子点赞!”
移民们的钱袋子更鼓了
在原隆村的光伏生态科技园里,总书记驻足过的光伏大棚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棚内一株株羊肚菌长势喜人。园区负责人庞红把这些羊肚菌看得格外宝贵。
“采摘价每公斤40元,我们的羊肚菌卖得很火!”庞红笑着告诉记者,羊肚菌营养价值高、市场售价高,是园区产业升级推出的新品种,也承载着移民们稳定致富的希望。大棚另一侧整齐地栽培着香菇菌棒。
总书记当年来的时候,这里一侧种植盆栽尖椒,另一侧种植香菇菌棒。从种植盆栽尖椒到种植羊肚菌,其中隐藏着园区紧跟市场需求作出的调整。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人民生活水平在向更高品质迈进时,移民们也开始选择高品质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不少游客沿着总书记走过的主干道饱览园区风光,又走进总书记驻足过的大棚摘起羊肚菌。
庞红脚上沾满泥土,带着移民们努力规划着今年的产业之路。庞红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养殖蚯蚓,让蚯蚓粪还田,蔬菜瓜果长得特别好,园区的西瓜、葡萄、西梅现在都是以蚯蚓粪为肥料,园区吃蚯蚓的五黑鸡下出的鸡蛋一斤能卖到60元,一只五黑鸡卖到150元。”
在园区研发中心,摆放了各种手工香,一把助眠香市场售价就达150元。不少游客驻足选购体验。“古法手工制香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侯春生老师教给我们的。我们引导移民学制香技术、试种香料,希望作为新的赢利点让移民们在家制香就能赚到钱。”庞红说,除了古法手工制香,园区还计划引进皮影戏、泥塑、刻画葫芦、宫灯制作等非遗项目,让更多非遗项目丰富园区文化氛围,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总书记当年看到园区种的香菇菌棒说:“希望你们家生活越过越好。”如今,总书记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园区多元化的经营思路和盈利规划,让移民们不再单纯依靠辛苦种植生活。各种赢利点不仅为移民带来新技术,还涨鼓了移民们的“钱袋子”。
新发展阶段再扬帆
原隆村是银川市贯彻落实宁夏“十二五”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新建的移民示范村之一。自2012年以来,原隆村陆续安置了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13个乡镇121个村的1998户9612人,共安置14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原隆村通过生态修复、防沙治沙、农田林网、镇村绿化、环境整治五大工程,让无数西海固人搬出“苦瘠甲天下”的贫瘠土地。
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启,原隆村作为全区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村,大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全力抓好产业就业帮扶、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健全保障体系、推进文明建设,让移民稳稳当当过上小康生活、顺顺利利开拓康庄大道。
回首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辉煌伟业,原隆村沿着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阔步迈进,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2013年,原隆村被确定为重点贫困村。2019年,原隆村脱贫出列,当年村集体收入达14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40元。原隆村用6年时间让776户3743人顺利脱贫摘帽。
2020年底,原隆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9170元,高于全区“十二五”生态移民平均收入水平,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
2021年全年村集体收入335.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0924元。
今天,原隆村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小康村,陆续获得全国特色产业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样板村等荣誉。
这沉甸甸的数据和荣誉,让原隆村在党的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下,织就了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的“好江南”。
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后,新经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吹过原隆村,立兰酒庄、光伏产业园、棚湖湾树莓基地、扶贫车间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葡萄酒、鲜切花、香菇、红树莓、非遗手工制品成了游客们争相购买的文旅热销品。闽宁协作在网红经济的驱动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机遇,原隆村进一步加强产业协作、共延产业链条、创新特色品牌、开拓市场空间。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新发展阶段的原隆村正再扬风帆。 记者陈玲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