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守护黄河岁岁安澜 贺兰生生不息代代接力
时间:2022-06-10  来源:银川日报
 
  黄河,从贺兰县穿境而过,千百年来奔涌不息。
  贺兰县金贵牡丹花乡游客如织。
  贺兰县发展设施农业助农增收致富。本报记者梁小雨摄
  黄河赋予了贺兰县勃然生机。
  贺兰县以“保姆式”服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贺兰县依托宁夏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优势,有效扩大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优质空间。本报记者梁小雨摄
  枸杞是贺兰县重点特色产业之一。
  黄河,从贺兰县穿境而过,千百年来奔涌不息,浸润出欣欣向荣、蓬勃生长的景象。在这里,人们怀抱诗意山水,感受着烟波浩渺之气,闲庭信步中总能感受到空气中溢满的湿润感。作为首府银川市的北大门,贺兰县既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西部四季鲜菜之乡,还是西北渔业第一大县。在时间长河中,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贺兰人,黄河岸边也日日上演着保护、守护、呵护的生动故事。贺兰,因黄河而美,也因黄河而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守住黄河安澜的底线,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为扛起“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贺兰县委、县政府闻风而动闻令而行,成立贺兰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贺兰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规划25个,全力实施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环境全面改善、乡风持续向好、乡村宜居宜业,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山水林田搞治理 生态保护绘画卷
  随着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推进,燃煤锅炉带来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去年贺兰县实施了市县一体化集中供热项目,正式取缔燃煤锅炉分散供热方式,为贺兰县1717万平方米区域供暖,涉及340余个小区、8.8万个热用户,全面提升供热质量,为居民提供稳定清洁的热源。贺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整体替代以往21台燃煤锅炉,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量40.24万吨,区域内的供热实现一体化管理,贺兰县城冬季清洁采暖实现全覆盖,居民供热节能减排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贺兰县市县一体化集中供热项目的实施,正是贺兰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生动注脚。大气、水、土壤包含了自然资源的全部要素,并且三者之间相互关联、互为彼此,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贺兰县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重创新,用“巧劲”,抓落实,把三大保卫战进行到底。
  贺兰县宰牛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位于贺兰县洪广镇金山村宰牛沟境内,上世纪80年代末,宰牛沟区域成为银川市周边及贺兰县主要建筑砂石料开采区,经过30多年的粗放开采,矿区植被损毁、沟壑纵横、粉尘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突出,区域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严重。2021年由贺兰县政府主导,争取中央资金8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300万元,治理面积1772亩,持续开展矿坑生态修复建设。
  通过治理项目的实施,贺兰县宰牛沟历史遗留矿山如今已变换了模样,青山绿水,鲜花成簇,怡人风景令人沉醉不归。该项目不仅消除了现有采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发生的隐患,解决了矿山开采破坏地形地貌及破坏土地资源的问题,还使土地资源恢复了利用价值,区域生态系统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直接受益人群达6万余人。
  贺兰县宰牛沟历史遗留矿山的修复治理仅仅是贺兰县在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工作缩影。近年来贺兰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县建立了常态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工作机制,不仅实施了市县一体化集中供热项目,还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实现清洁能源供热全替代,清洁取暖覆盖面积达1717万平方米,合力攻坚还民一片蔚蓝;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贺兰县深入开展污水排放扩容提标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高效节水项目水源替代工程和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县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多措并举予民一江碧水;强力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黄河流域清“四乱”行动、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贺兰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医疗机构、危废企业、涉重金属企业等源头管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推动本县域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联防联控给民一方净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记者获悉,今年贺兰县将组织实施“一沟、一湖、一路”项目及生态提质增景、生态小微公园项目,项目现已出现雏形,投资6519万元,总面积1324.6亩,并将完成新造林533亩,未成林抚育提升及退化林改造6900亩。
  其中银新干沟及四一支沟生态修复项目总面积293.2亩,项目估算投资2939万元,将完善优化园路的布局,增加活动场地,设立文化展示小品,强化路口节点,塑造植物景观,打造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科普、生态”为一体的街头游园,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健康、多样化的户外活动场地和生活环境;如意湖生态绿化提升项目总面积489.3亩,估算投资2085万元,将对林区改劣、保优、增新、补缺,改善生态环境,并结合慢行步道、岸线风景,休闲停留空间、服务设施等元素,植入生态、功能、文化策略,打造出符合市民需求的生态公园,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身心活动需求和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功能需求;109国道贺兰段绿化提升项目面积约443亩,计划投资1495万元,将适量补植景观树种、增加园路、座凳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完善现状灌溉管网,重点打造109国道贺兰段沿线9处节点,最终将109国道贺兰段打造成整洁美观、视线通透、特色鲜明、交通安全的商业绿廊、生活绿廊、林荫绿廊。
  特色产业势头强 黄河文化现新象
  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贺兰故事”,贺兰县委、县政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项目牵动”战略,自身主动当好项目建设的“服务员”和企业发展的“后援团”,积极立足优势谋划新产业,让特色产业走出新道路。
  电子封装陶瓷材料扩产项目是今年贺兰县的重点项目之一,由宁夏北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建设,其控股企业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从陶瓷制造到成套电气全产业链的企业,主要研发生产氮化铝粉体、基板,结构件、HTCC等电子级陶瓷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LED封装、微电子半导体,汽车电子、大功率电力电子模块,RF射频微波通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为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实现经济稳增长目标,今年贺兰县积极落实项目包抓责任制,紧盯未按时开工和建设进度缓慢的项目,现场办公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协议解决。同时实行一周一调度制度,每周听取包抓负责人汇报项目推进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梳理、统筹安排,以实干作风确保项目稳步推进。电子封装陶瓷材料扩产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开工,前期办理各项手续仅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
  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当前贺兰县确定了葡萄酒、奶产业、枸杞、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汽车销售及服务产业等重点特色产业,着力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全县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产业类项目117个,占比48%,其中重点特色产业项目73个。依托得天独厚的特色产业优势,贺兰县在高质量发展上开新局。
  炎炎夏日,贺兰各个项目建设现场热度持续升温,尤其是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等为产业形态的经济脉搏怦然跃动,成为贺兰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推进重点产业发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贺兰县制定印发了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建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置项目投资奖、招商安商奖等15个方面33个奖项,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并以不低于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的比例递增(最高安排不超过5000万元),引导支持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必须完善产业链,通过两头延链补链,填补空白建链,改造提升壮链,走集群化发展的路子。为此贺兰积极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以科技赋能产业集群发展,不仅大北农反刍饲料生产线绿色智能化技术改造等17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三新”产业集群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2021年产值规模突破70亿元,辖区企业宁夏双玉防水防腐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为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提供总计14.3万平方米绿色防水材料,在新材料领域闯出“大名堂”。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当前贺兰县将“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作为重要战略定位,走出历史古籍、跳出文物古迹,深度嫁接产业、融入现代生活。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旅产业,重点建设葡萄酒、枸杞、奶产业等三个5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图兰朵葡萄酒小镇、塞尚5000头牧场、百瑞源枸杞庄园项目建设。依托宁夏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优势有效扩大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优质空间,计划将葡萄酒、奶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与荒漠化生态恢复、荒山戈壁和采矿废弃地改造相结合。以农业公园、蔬菜公园、渔业公园建设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特色民宿、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助力农业迈上新台阶。在贺兰山岩画等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等生态旅游区域建设贺兰山文化艺术街区,开创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推出的“春漫凤城田园赏花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思路清了,方向明了,干劲也更足了,原本的发展劣势就可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季度,贺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4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高于全区(5.2%)3个百分点,全市(4.8%)3.4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沿黄县(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沿黄县(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2%,位居全市第四、沿黄县(市)第三。
  乡村振兴有深度 黄河儿女展笑颜
  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贺兰县以产业为要,以项目为抓手,以改革增活力,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出台“1+4”改革配套政策16项,创新体制机制,勇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试点的深水区,推进土地权改革,多种形式盘活土地资源,拓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资金渠道,做到收支有度、物尽其用,让农户变身“管家”“房东”“股东”。
  在贺兰县金贵镇关渠村,房屋错落有致,村容整洁清新,入目之处,满眼的生机,满眼的风景。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学明笑着说,近年来关渠村积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很多村民都打造了清新雅致的美丽庭院,这些美丽庭院不仅观赏性极高,还具备创收功能,已成为农户发展民宿、农家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渠村南有丰庆路,北有快速通道,东有滨河大道,离县城有8公里远,区位优势明显,于是今年该村积极打造民宿产业,逐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新村民”陈莹家的民宿小院,院子里有树木花卉和石桌石椅,简洁但不失清新雅致,与房屋风格融为一体。攀谈中了解到,从事设计工作的夫妻二人一向喜爱田园生活,偶然间路过关渠村,便被这里新农村的旖旎风光所吸引,决心定居于此。乘着长河新村民宿建设项目的东风,陈莹利用自己的设计专长改造民宿。目前改建的三幢民宿已经初现成果,酒水区、棋牌娱乐室、户外的亲子乐园都被囊括在内。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贺兰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配套产业扶持资金3000万元,投资2.8亿元建成广荣村1200亩枸杞芽菜基地、欣荣村50栋食用菌设施温棚、隆源村辣椒生产基地等19个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2021年全县村集体收入超3000万元,欣荣村等7个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移民安置区劳务工作站劳务输出率达90%以上。
  产业强镇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今年贺兰县以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统筹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空间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服务配套,突出“产镇融合”主题,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示范效应显著等的特色小镇。开春以来,以枸杞、葡萄酒、稻渔、体育、康养和花卉产业为先导,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里,一阵时不我待抓生产、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
  其中“稻渔文旅节水常信”突显科技农业与创意农业有机融合,持续优化联动发展;“设施花卉高效习岗”升级完善产业合作模式,联农带农富农;以及“枸杞葡萄特色洪广”“康养贸易休闲金贵”“稻蟹果蔬生态立岗”和“肉牛蔬菜致富南梁”集合产业发展,不断加强农旅、宣传、产业等方面建设,以产城融合为主题主线,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优质项目生根落地、成长发展提供沃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动力”。
  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贺兰县还建立起“红黄蓝绿”四级监测预警帮扶工作模式和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制度,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项目带动富口袋,打造出星光、关渠等一批美丽乡村样板村。以就帮扶提收入,通过技能培训、搭建招聘平台,将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农村劳动力实现劳务收入2.7亿元。以乡风文明富脑袋,贺兰县用好融媒体中心,探索建设“掌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创新学习宣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品牌,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2022年,贺兰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产业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改革增活力,契而不舍狠抓落实,担当时代新使命,守护好“父亲山”“母亲河”“银川蓝”,推进贺兰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继续聚焦全域生态,让绿色生态成为贺兰发展的鲜明底色,将黄河流域从民族诞生的摇篮变为民族复兴的热土,让黄河文化永葆“其命维新”的生命力,续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贺兰县重点特色产业
  葡萄酒产业
  依托宁夏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大力推进图兰朵葡萄酒小镇项目建设,做好“葡萄酒+”文章,推进葡萄酒产业融合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奶产业
  鼓励发展高端奶产业,聚焦乳品深加工,大力推进塞尚5000头牧场项目,聚力打造高品质奶牛繁育、养殖、奶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
  枸杞产业
  以枸杞龙头企业为引领,扩建枸杞芽菜种植面积,实施百瑞源枸杞庄园项目,推进枸杞科技研发、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文化旅游“五位一体”发展。
  绿色食品产业
  围绕现代畜牧、肉制品深加工、酿酒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延伸产业链。继续加快大一肉制品、葡天葡萄果汁、百瑞源年产3500吨枸杞饮品、厚生记枸杞维生素能量饮料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新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依托贺兰工业园区金贵片区,推动形成电子信息集群发展优势。积极抢抓东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有利契机,加大招商力度,引进龙头企业,集聚配套企业,力促长鼎夜视科技夜视仪项目年内投产。
  新材料产业
  加快传统建材产业转型,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法设备研制及单晶碳量产项目、成都旭光氮化铝生产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知名品牌。
  清洁能源
  以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为引领,引进发展能源关联产业,目前该县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MWp。
  文旅产业
  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谋划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春有“牡丹花节”“风筝节”“葡萄展藤节”,夏有“稻田艺术节”,秋有“农民丰收节”“乡村美食节”,冬有“冰雪旅游节”,四季节庆文旅活动不断,持续促进文旅消费。
  汽车销售及服务
  突出区位优势,完善销售服务聚集功能,紧抓消费市场培育,出台《贺兰县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推动小鹏等8家新能源汽车4S店集中落户,引导现有汽车4S店提高服务质量,延伸拓展和加快发展汽车保险、养护、维修及配件等业态,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记者 梁小雨 马军/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贺兰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高标准农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进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绿染贺兰山
    绿染贺兰山
    夏日黄河
    夏日黄河
    宁夏人物
  •  全国公安英模 | 拜永强:揭开物证
  •  全国公安英模 | 马忠:群众有呼声
  •  全国公安英模 | 胡永峰:从“刀尖
  •  全国公安英模 | 周斌:与路为伴,
  •  吴夏蕊:让盐碱地长出五彩的藜麦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