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图集
同心县:沙地种出鲜芦笋 产业转型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时间:2021-09-08  来源:人民日报
微信图片_20210908115046.jpg
同心县下马关镇窖坑子村的鲜嫩芦笋。
  走进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窖坑子村,一片鲜嫩的芦笋映入眼帘。近年来,随着大健康的消费需求不断被释放,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芦笋,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
  过去,下马关镇是有名的穷地方,而窖坑子村是其最穷的村。村民多以种植小麦、小杂粮、土豆为生,一年劳作下来不过收入几千元。遇到旱年,颗粒无收,肚子吃饱已是万幸。
  拓小兰曾是窖坑子村一名普通家庭主妇,丈夫是村会计,一个人的收入养活着一家6口,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2017年,宁夏驰马聚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窖坑子村以200元每亩流转土地2000亩,将原先的小麦、小杂粮地建成芦笋无公害种植基地,并利用南安村闲置的20座大棚作为芦笋育苗基地。2018年,在芦笋种植基地建成一座2000平方米的分拣、冷冻车间,加工标准笋产品。至此,窖坑子村村民不仅每年坐收土地流转费,还能到企业打工。
微信图片_20210908115052.jpg
窖坑子村富硒芦笋。
  “这‘洋玩意’以前没听过。”拓小兰说,小小的芦笋让她长见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依托土地面积大、土壤松软且富硒等优势,窖坑子村种出的芦笋品相好、品质高。每年不到采摘季,外地客商便争相预定,来晚就没了,芦笋供不应求,远销日本以及欧洲各国。
  为减轻家庭负担,活出精气神,拓小兰来到企业打工,每天100多元的收入让她欣喜若狂。“没想到我一个家庭妇女,如今也能挣钱了,在家说话也有底气。”拓小兰说。
  活儿越干越起劲,日子越过越旺。2019年,拓小兰承包了50亩地,当起小组长,带领村上人一起采摘。今年是芦笋种植第4年,到了盛产年,采摘期从3月底起到6月底,再从8月初到8月中,拓小兰在地里忙活了3个多月,收入33600元。
  村民田文林今年已是73岁高龄,过去靠着养老金勉强度日,现在也在芦笋地自食其力。精神好去干干活,不行就休息,断断续续,今年采摘期也收入11500元。
微信图片_20210908115059.jpg
窖坑子村村民在芦笋种植基地工作。
  2020年,窖坑子村人均收入11800元,超过全县农村平均水平。“现在我们村有330人在芦笋地务工,不但我们村的日子好了,还带动了周围4个村呢。”窖坑子村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吴文平说。
  近年来,宁夏同心县拓宽思路,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进高端企业,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第十六届运动会公开征集会徽
  •  免门票!宁夏多个景区推出教师节
  •  宁夏启动媒体走基层看环保主题采
  •  宁夏启动“质量月”活动
  •  宁夏:以考促评 提升交通执法队伍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宁夏人物
  •  马维亮:继续奋战农业科研一线
  •  康小伟:为宁夏在全运会上摘首金
  •  于秀芳:择一事终一生 扎根乡村2
  •  吴文彪:新闻战线上不退役的“老
  •  邵予奋:垂暮之年宣讲红色党史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