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图集
大武口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1-09-15  来源:石嘴山日报
记者李薇文/图
  金秋九月,景色如画。行走在秋意渐浓的大武口,文化底蕴浓郁厚重,自然风光旖旎可人,全域旅游的美丽画卷在大武口大地铺陈开来。
  将时光倒流,大武口区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曾经一度,这里的产业结构、百姓生活,皆以煤为源、延展生发。当走到资源枯竭的岔路口,大武口区因地制宜,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观,重点在“全”字上下功夫,构建了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大格局。经过不懈探索,大武口区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的转变。
  如今,在这100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集聚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3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区等称号。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大武口区告别了曾经的“满面尘灰烟火色”,如今山明水秀又逢春。
  聚焦"全"字下功夫形成全域旅游新合力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大武口这座城市真美。”眼前的景象让自驾游爱好者关尔放慢了车速。
  游客的亲身体验最具说服力,生动地展示了大武口区全域旅游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
  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描绘美好新蓝图,既不能延续过去的老方法抓工作,也不能仅当作创建示范区去应付,而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统筹推进。大武口区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在城市、生态、产业等方面推进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大武口区建立全域旅游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将创建工作列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列入政府效能目标考核体系,编制《大武口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大武口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大武口区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招商优惠扶持暂行办法》《大武口区民宿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实旅游专项债、以奖代补、盘活用地等措施,3年财政直接投入10.2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0.13亿元,盘活旅游用地3508亩。
  发展旅游,道路先行。包银高铁大武口段开建,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候机楼、机场旅游大巴、“石炭井号”旅游列车投用,提升5A级旅游景区沙湖至城区一级公路,实施沙湖—星海湖水系连通,建成特色景观廊道79.7公里、乡村旅游公路26.9公里,旅游交通实现“快进漫游”。智慧旅游中心、全域旅游手绘地图上线,通景公路、旅游核心区、社区、文化场馆、大型商超等处增设全域全景图、旅游驿站、咨询服务点,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2座,城市宜游体验持续提升。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绿色半城湖”,大武口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实施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蓝天保卫战、水源地清理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示范区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绿色工程,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共关退涉煤企业129家,退出煤炭产能826万吨,累计治理面积17.1万亩,26个山水林田湖草试点项目成效显著,农村生活垃圾直收直运处置率达9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34.5%,湖泊水系达43平方公里,戈壁滩种树、盐碱地种花、兴修水利、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夯实生态旅游发展基础。
  “旅游+X”打造全域旅游新业态
  全域旅游号角吹响后,迸发出的无限生机与活力,为“美丽经济”铺就了发展底色,也为产业融合发展埋下了伏笔、提供了契机。
  一业挥袖,百业起舞。大武口区充分挖掘移民文化、工业文化、军事文化、非遗文化、长城文化、贺兰山文化,创新提出生态工
  业文化旅游,开发出西线环山游“一线九点”(龙泉村、碧草洲、贺东庄园、潮湖人家、北武当、八大庄、硒有田园等),持续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生态、体育、康养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踏上了全域旅游发展新征程,催生了多业态的旅游新产品,进一步延长了旅游业作为“美丽产业”的链条。
  ——推动“旅游+工业”深度融合,依托大武口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重点推进石炭井生态工业文旅小镇、大武口洗煤厂工业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工业旅游特色品牌。
  ——推动“旅游+农业”深度融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龙泉村美丽家园、贺东葡萄酒小镇、沟口生态休闲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民俗产业等旅游产品,带给游客富有趣味的生产劳作体验。
  ——推动“旅游+生态”深度融合,启动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森林公园改造提升、青山公园改造提升等项目,打造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科普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良性发展。
  ——推动“旅游+体育”深度融合,依托贺兰山丰富地质景观,连续举办徒步穿越贺兰山活动,依托星海湖优质水上资源发展冰雪运动及赛事,依托城区体育主题公园,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以活动赛事提升区域旅游影响力。
  如今,大武口区通过“旅游+”探索出了更多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工业旅游触摸历史脉搏
  当许多游客慕名乘坐绿皮小火车去大武口体验慢生活休闲旅游,一睹煤城涅槃重生后的“芳容”时,生态工业文化旅游正在大武口区有声有色地开展。
  大武口区构建工业遗产与旅游开发创新机制,以“两点一线”为核心,盘活闲置老矿区、老工厂、老运输工具等工业遗迹,以分类保护、多元利用、彰显特色的原则进行保护和利用,建设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平汝线绿皮小火车等项目,能用尽用、变废为宝,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初具规模,填补了宁夏工业旅游的空白。
  同时,大武口区坚持生态治理与旅游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达效,清理整治盗采煤矿、蓄滞洪区、矸石山、粉煤灰场、泄洪沟,将脏乱差的蓄滞洪区整治为国家湿地公园,将粉煤灰场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泄洪沟道改造成生态公园,将戈壁荒滩变成宁夏“塞罕坝”,将300亩盐碱地治理为百合花海……旅游与生态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由“煤城”到“美城”的蜕变。
  旅游发展红利普惠群众
  对大武口区龙泉村村民张娇而言,“全域旅游”不再是一个新词,而是强劲的发展脉搏。
  每逢周末,张娇的“乡间别暑”农家乐热闹非凡,游客们品尝着农家饭,度过愉快的周末。
  “以前外出务工,也在家干过农活,我们两口子从早忙到晚,一年的收入也只够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通过发展旅游业,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张娇高兴地说。
  借力大武口区全域旅游发展,龙泉村迈开了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张娇看准发展机遇,率先在村里开办农家乐,提供住宿、餐饮服务。如今,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张娇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大武口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农旅产业融合模式,螺旋藻养殖、鲟鱼养殖、富硒农业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以葡萄酒产业为主的贺东庄园,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联动,三年产值1.1亿元;龙泉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整村旅游发展模式,吸引返乡创业40户、社会投资15户,开办特色民宿10家、本土农家乐51家,提供住宿床位400个,新增就业200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做出了全域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示范引领。
  焕然一新的龙泉村,近看有红檐青瓦白脊的特色民居,远看绿水青山环绕、蓝天白云映衬,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全域旅游号角响,东风劲吹势更遒。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崭新时代,处处是旅游风景,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行行都可以融入旅游发展,成为旅游业的延伸产业。
  文旅融合开新景。在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大武口区兼顾古今、文旅并重,描绘了一幅加快文旅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金屋顶”下的阳光收入
  •  宁夏代开发票“掌上办”上线
  •  宁夏启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件
  •  宁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
  •  山林权改革破题探路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金旅游季宁夏
    黄金旅游季宁夏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宁夏人物
  •  王学锋:串起民族团结“幸福结”
  •  魏天录:九旬抗美援朝老兵追思:
  •  高建忠:扎根农村教书30年,我无
  •  马建林: 论“稻”二十载 让宁夏
  •  李培润: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不简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