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书写恢弘史诗;伟大征程,召唤新的进发。走过激荡人心的2021年,我们昂首阔步迎向充满希望的2022年。过去的一年里,隆德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经济发展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胜利翻越了脱贫路上的“六盘山”,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隆德发展的恢弘篇章。
凤岭乡位于隆德县西南方向,素有“凤凰岭”的美称。近日,记者来到该乡齐岔、李士等村看到,整洁宽阔的入村道路、鲜艳亮丽的墙壁彩绘、配列整齐的农家小院......如同一幅恬静的画卷描绘着如今美好的生活。采访中记者得知,凤岭乡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定期对各村主要巷道、公共场所、房前屋后等地进行集中清理整治,积极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习惯,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凤岭乡齐岔村村民王世雄说:“现在我感觉生态环境整治的很好,我很高兴,很满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
在充满希望的2022年,凤岭乡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原则,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六盘山下,凤岭八珍”农业产业品牌,实施农业与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推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局面,努力谱写新时代“美丽凤岭”向“幸福凤岭”迈进的新篇章。“2022年,凤岭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和“四权”改革,实施肉牛养殖出户入园、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齐岔村生态经济综合体建设等十个项目,开展“赏山花 赛垂钓 乡村旅游休闲行”“游老街 品美食 蜜蜂小镇康养行”等五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以“凤岭八珍”品牌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助力推进全乡乡村振兴战略。”凤岭乡党委书记王志强告诉记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食结构中牛肉的比重大幅上升。杨河乡作为隆德县肉牛养殖大乡,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草畜产业,让肉牛养殖成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走进杨河乡红旗村彦会养牛专业合作社,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亮丽的肉牛正在悠闲的散步觅食。合作社负责人米彦慧告诉记者,他是从2013年开始养牛的,刚开始养5头育肥牛和3头基础母牛,当年通过自己养殖和贩养共出栏了8头,净赚了两万余元。尝到甜头的米彦慧在政策扶持下,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起了肉牛养殖,几年下来,现已发展到了400余头的专业合作社,年出栏肉牛200余头,收入在220万元左右,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2021年,杨河乡肉牛饲养量达2.7万余头,出栏量2.5万余头。下一步,杨河乡将继续充分利用草畜产业发展优势,坚持不懈发展现代畜牧业,在打造“聚集高地”的基础上,持续探索以规模化养殖带动园区和养殖基地建设、以标准化生产带动产销衔接、以产业化经营带动利益联结、以提质增效实现合作共赢的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径,形成肉牛产业发展的“杨河模式”。杨河乡党委书记田野对记者说:“2022年,杨河乡紧紧围绕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县十八届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继续深化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加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继续建设高标准农田1.9万亩,实现全乡种植优质饲草6万亩机械化耕作全覆盖,为肉牛养殖提供充分的饲草空间。二是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采取“小点集中 分片发展”的出户入园模式,新建千头规模养殖园区1个,扩建千头养殖园区1个,全乡肉牛存栏量达到3.3万头。三是推广品牌化、精细化养殖,普及以西门塔尔为主的六盘山肉牛品牌,实行精细化管理,科学化饲养。四是抓产销对接延长产业链条,以宁夏串河安格斯牛业有限公司为依托,推进全乡肉牛屠宰加工,让杨河牛肉走进连锁超市、大型饭店,卖上好价格。”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今后,隆德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扎实推进五大特色产业、四大提升行动、“四权”改革、“1+6”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着力培育竞争发展核心优势,着力开创新型工农城乡共融发展新局面,着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着力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奋力谱写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隆德新篇章,走好乡村振兴的“赶考路”。 记者:魏曙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