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一群年轻的身影十分引人注目。他们进大棚、入农户、驻村部,承载着祖辈足迹的故事在他们笔下一个个初见雏形,农业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在他们的指导下迎刃而解,小村庄的美丽嬗变通过他们拍摄、剪辑、制作的新媒体产品即将展示出来……
“整理的枣香故事进展如何?对村上的发展还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枣香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杨宏杰问。
“已陆陆续续进行素材搜集工作,我们不能光看《山海情》、听闽宁镇,也得多关注自己的家乡。想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将祖辈口中的枣香故事出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枣香村。”在宁夏大学新闻学院读大一的李娜娜说。
2月17日,在枣香村村部,杨宏杰和李娜娜梳理枣香故事的思路,而类似这样共谋村庄发展的对话,在杨宏杰和寒假返村大学生的交流间经常能听到。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去年8月,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杨宏杰以选调生的身份回到宁夏,在市委组织部工作,挂职星海镇枣香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我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在外求学的7年间,一直努力让身边人通过我来认识宁夏、了解宁夏。如今返乡就业,虽然第一次踏上石嘴山这片土地,但我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为这里的发展作贡献,也希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为这里的发展献计出力。”杨宏杰说。
随着对村子了解的加深,杨宏杰深感乡村发展人才短缺,年轻后备力量不足。为破解这些难题,他摸索建立在校大学生沟通联络机制,开展大学生智库假期实践工作,让枣香村通过实施“大学生智库计划”,畅通在校大学生回家乡发展渠道,鼓励引导枣香村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回村任职、建设家乡。
采访过程中,杨宏杰拿出一份枣香村大学生智库计划台账,84名在校大学生就读学校、学历、专业等信息都统计在内。
“我们以村组为单位,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系调查的方式,摸清枣香村户籍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在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并对其是否有回家乡发展或服务意愿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根据学历、专业等分类建了这份在校大学生信息台账。”杨宏杰说。
为了便于及时发布枣香村动态、产业项目、人才需求、相关政策等信息,村委会还组建了“枣香村大学生智库”微信群。通过线上交流加深在校大学生对本村的了解,听取大家对乡村发展的意见建议,同时了解他们返乡创业意向、入党和回村任职意愿。
“除了有李娜娜这样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村上还有农业、广告设计等专业的大学生,下一步枣香村将搭建在校大学生返村开展实践工作平台,不断加强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与在校大学生的沟通联系,向他们展示枣香村发展的丰硕成果。跟踪掌握返乡创业、回村任职、服务家乡意愿强烈的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逐渐培养选拔一批村级后备力量来担任村组长助理或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等,加强他们村级工作实践锻炼。对服务家乡意愿强烈,但暂时不能回家乡创业的各类人才,采取聘任村级乡村建设发展顾问的形式,为枣香村建设发展提供规划建设、项目谋划、决策咨询等服务。”杨宏杰说。
随着六分沟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工程收尾,村口面貌焕然一新;随着羊肚菌、草莓等产业相继落户村中,产业发展焕发新机……如今的枣香村,年年都有新变化。有了到村任职选调生、寒假返乡大学生这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担当村子发展的“顾问团”“智囊团”“服务团”,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记者 董湘漪 徐毅 实习生 王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