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盐池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盐池县委克服诸多困难,应对重大挑战,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赴“赶考”,砥砺奋进勇争先,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决胜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75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先进单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集体等省部级荣誉146项,连续7年位列全区效能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高质量完成了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拼搏奋进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5年来,盐池县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立了“1+4+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实施了国家滩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黄花菜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国天然石膏制品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天然气BOG提氦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农业总产值较“十二五”增长了62%,以滩羊为主的特色优势农业产值占比由31%提高到56%。规上企业由44家增加至6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42亿元,是2015年的1.9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
建成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旅、餐饮商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崛起,服务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1.8倍;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达到85%以上,经济的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荣获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称号。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金融存款余额突破百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7.25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12.7%,农民收入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指数位居全区第五,跨入全区第一方阵。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果,展示出一个行进中坚定从容的盐池,一个团结奋斗、充满希望的盐池。
接续攻坚 千年脱贫圆梦今朝
5年来,盐池县累计整合投入66.2亿元,统筹实施了基础改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精准扶贫工程,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该县连续5年获得全区扶贫工作考核一等奖。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老区人民以非常之策和超常之举,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5100余名党员干部同困难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闽宁对口协作、中航油定点帮扶暖心助力,11129户3436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8年在全区第一个摘掉了贫困帽子。
脱贫退出后,该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实施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7项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构建脱贫富民长效机制,精准发力、久久为功。重点实施22个移民村的设施补短板、就业帮扶、后续产业扶持等39个项目,让移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22元,增幅连续5年领跑全区,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62元,同比增长18.8%,实现了翻番,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斩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等多项重量级荣誉。
回顾这场彪炳史册的攻坚战,全县上下并肩同行、无私奉献,走过了一段坚定充实、砥砺奋进的“赶考”历程。
改革创新 发展活力空前释放
“实施高效节水滴灌改造项目后,全村1万多亩耕地仅需10余人管理。1亩地浇一次,用水量从120立方米降至20立方米。”冯记沟乡马儿庄村村委会主任关尚锋说。“十三五”期间,盐池县累计筹资7.4亿元,以年均3万亩的速度相继建成扬黄灌区、库井灌区、旱作灌区三大高效节水灌溉区。如今,全县节水滴灌覆盖率达98%以上。
5年来,该县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增动力,出台170个改革方案措施,累计推动新型城镇化改革等266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农村金融、扶贫开发、县域医共体建设、“一河一检察官”等8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马儿庄高效节水模式、县域综合医改等15项改革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建成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一张网”,精简了行政审批,80%的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马上办”。一大批“微改革、微创新”惠及全县人民,R&D投入总量增长53%,入选全国首批、宁夏唯一的国家创新型县。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战略机遇,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的交流合作,累计招引项目133个,落实到位资金396亿元。
在改革开放的激流中,盐池人民始终勇敢地站立潮头迎风搏浪,多项试点走出了“盐池路子”,多项改革探索出了“盐池模式”,多次大考交出了“盐池答卷”。
倾心用力 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盐州古城墙修复全线贯通,新建美丽小城镇5个、美丽村庄84个,村村建有文化广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创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承办了全国自行车邀请赛等多项国家级体育赛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国“十四五”规划值,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医保全民参保率达95%以上,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85%以上的财力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县图书馆、数字化文化馆、长城博物馆等多项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覆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90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0.2万人次。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实效,“七五”普法高标准通过验收,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等做法在全国推广,荣获国家信访工作“三无县”等荣誉。疫情防控“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和“积分制”做法得到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批示,并在全区推广。
一批批暖心事、一件件急难事的解决,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更办出了人民至上的铿锵誓言。
精心呵护 生态福利全民共享
“10多年前,这里还有大大小小的明沙丘,通过草原禁牧,4万余亩沙地被10余种沙生植物覆盖,野鸡、狐狸等野生动物大量出现在保护区内。”盐池县哈巴湖生态保护区护林员李占忠说。截至目前,该县共聘用980名生态护林员,主要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季度工资2500元。
5年来,该县坚持“红色盐池、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实施长城旅游观光带生态修复、环城10公里生态圈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55.5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7.32%和58.45%,高于全区11个和2个百分点,“一圈一带三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全面构建。如今,全县200多万亩沙化土地全部披上绿装,100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通过治沙造林、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盐池实现了人进沙退、生态逆转的历史性改变,先后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林业系统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等称号。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拳整治环境污染突出问题,铁腕推进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宁夏东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如今漫步盐州大地,处处见风景、人人讲文明,“价值”与“颜值”相得益彰。
从严从实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5年来,盐池县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推进农村、城市、非公、机关、国企、教育医疗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好干部标准培养选拔干部,圆满完成乡镇、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盐池县委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干事创业好班子”。
制定出台《盐池县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管理实施办法》《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不力责任追究办法》,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聚焦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监督制度、构建监督网络、整合监督力量、严肃监督执纪问责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破解对“一把手”的监督难题,多措并举推动“一把手”监督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纠治“四风”问题,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79件436人,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意识形态领域持续向善向好,民族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委、法院、检察院依法依规依章履职,党管武装和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盐池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心思齐、共谋发展的氛围愈加浓厚,凝聚起了携手同行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记者 蒲利宏)
红色宣讲团进社区宣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