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实施城乡东线供水工程和26个“千吨万人”农村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推进“一村一年一事”项目504件,新建农村卫生厕所1.05万户;新建续建市政道路35公里、农村公路91公里,开通运营公交一体化农村线路13条;精打细算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2121个,让市区停车难得以缓解……
补齐“断点”
办实事还要有效率
“以前登记新企业注册信息、发票的核定、发票的申领、财务人员信息登记都必须要到税务局的大厅窗口来办理,有时候还得多跑几趟,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非接触式’系统在网上一站式办理,非常的方便,效率非常高。”2021年12月29日,在青铜峡市税务局一楼办税大厅,前来申领发票的宁夏福宁木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周丽说道。
我市着力在优化便民服务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便民措施,设置15个“一窗受理”窗口,推出102件办证开店经营等“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做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办好。
自运行以来共梳理102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受理业务1448件,办结率100%。
“过去最长5个工作日可以办完的事项现在变成即办件,办件时限缩短大约80%;最长8个工作日办完的事项现在变成2个工作日能办完,办件时限缩短大约75%;最长24工作日办完的事项现在变成8工作日能办完,办件时限缩短大约67%。”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马成义说。
与此同时,设立“无人警局”12个(新增6个),实行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10余项公安政务服务自助办理,全面推行18类车驾管业务一证(身份证)即办业务。
开通政务服务、公积金服务、门诊费用结算跨省通办业务,打通异地办事堵点难点,有效解决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
纾解“痛点”
办实事还需问民意
民之所向,我之所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市突出问题导向,在调研摸底、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调研台账,形成走访清单、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更新完善清单,并结合行业特点、单位性质,分级分批精准制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真正找准影响基层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近日,同心县马高庄乡“赵家树扶贫养殖园道路”已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这条路虽然不长,却是养殖园区连接外界的唯一硬化通道。
今年,我市共安排资金1.67亿元,持续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全年共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0公里,超额完成年初目标,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除了“赵家树扶贫养殖园道路”, 我市还重点打造了精品旅游路线、产业路等12条,对美丽乡村的示范公路进行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公路+旅游+产业”,农村的路越来越好、越走越宽。
大青路至G110连接线、利通区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四期道路等一批产业路的建成,为我市奶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路基”。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紧紧围绕解决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以建设红寺堡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为引领,以“9+1”专项提升为抓手,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持续推动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件件好事实事,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了贴心事、暖心事,写下了“学史力行”的生动注脚,在全市上下竖起了为民办事“中心旗”,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打通“堵点”
办实事还得出实招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开展“让幸福在老百姓家门口升级”办实事主题活动,全市改造老旧小区79个,惠及群众9212户,建设抗震宜居房3873户。
同时,聚焦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协调难、服务质量不高、老旧小区“无人管”等老大难问题,在234个老旧小区推行“红色物业”,为161个“三无小区”配齐基本物业服务,推动幸福在群众家门口升级。
“现在小巷清净多了,而且有了免费停车泊位,小巷居民再也不用为停车和出行发愁了。”利通区药材公司家属院居民郭羲说,居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今年我市投入172万元,对利通区五星巷进行了提标改造,不但改造了400多米的排水管网,新铺了3公里的柏油路面,而且施划了100多个停车泊位,对沿街老旧破损地砖全部更换,终于让这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今年以来,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市聚焦“快递下乡”及“农货出山”,创新性实施客货邮商融合,统筹解决农民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盐池县建成“中国邮政宁夏滩羊肉农产品基地”,向广东、广西、安徽、山西等省销售盐池滩羊368万元;依托邮政邮乐网建设“同心扶贫馆”,上线27款农特产品,销售同心山谷子苦荞茶、新华村冰糖心苹果、荞麦挂面等产品,为农民增收达24万元。
小事办实办妥
托起百姓笑脸
安置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4511人,新增幼儿园19所增加学位1.15万个,救助困难大学生5077人,关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69家.......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急事难事得到有效解决,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制度机制推进实施,民生答卷更加温暖,群众愿望变成现实。
今年以来,盐池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通过家校共育、线上教学等方式,引领孩子们积极行动起来,进行趣味满满的‘花式居家’,丰富知识学起来、各门才艺练起来,将家庭变成了快乐的第二课堂,打通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
用“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勾勒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温暖画面。
红寺堡区公安分局将“平安顾问”签约行动贯穿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通过“土语乡音”讲述给大家,将安全防范知识编制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小品、快手短视频等在“平安顾问”微信群推送。截至目前,建立“平安顾问”微信群212个,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金积工业园区,通过人才共享、管理互通、资源共享等模式,让伊利乳业帮扶丁家湾子村近300名大学生、青壮年在宁夏伊利及配套企业就业。同时,通过管理互通帮助丁家湾子村在直播带货等方面给予培训支持,在资源共享背景下实现村集体空置房屋流转出租、村集体空地利用为物流停车场、盘活闲置厂房一座,建设为被服厂为伊利相关物流企业提供冬季保温材料,综合为村集体年收增加近40万元。
市总工会为有效解决户外劳动者喝水难、休息难、吃饭难、充电难等问题,以建立建成户外劳动者“一刻钟服务圈”为抓手,重点推进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和功能提升工作,全市新增服务站点9家,共建成综合性服务站点35个。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为群众办实事”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截至目前,市级66件办实事项目全部办结,县区和部门1094件办实事项目办结1071件。那些暖心场景和幸福故事依然在吴忠大地上不断上演……(记者 马一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