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装备制造企业各个“身怀绝技”,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迎接新工业革命到来。
近年来,银川经开区连出实招,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产业链延伸,搭建广阔的自主创新平台,明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端装备发展方向。目前包括共享集团、小巨人、西北轴承等在内的一大批龙头制造企业,均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构建起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格局,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强势崛起优势制造业挑大梁
近日,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又迎来新的发展里程碑,购地自建“精密减速器研发生产项目”正式开工奠基。“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全国知名的风力发电机的主机厂,去年企业年产值达到5.6亿元,今年随着精密减速器研发生产项目的开工,也将进一步促进产能的提升。”银川威力传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奋力崛起,成为园区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走进舍弗勒(宁夏)工厂生产车间,数条生产线正高速运转。“目前我们在产能扩充项目上有15条产线,未来3~5年计划将产能扩充至2倍甚至更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奋勇争先提升企业效益。”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发展智能化赋能高质量
在银川经开区,新兴产业在释放新动能的同时,也助力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优化升级,逐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而提升园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作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在过去几年顺利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并成功为国内多家企业提供了13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同时,“可追溯”这一热点词汇,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被体现地淋漓尽致。“每个产品的生产状态、性能参数等所有产品信息都能在大数据库里找到,现在,智能化车间里集中应用了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数字化智能传感器、视觉系统等数据采集技术随处可见,公司已实现了‘万物共联’。”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力成电气智能化生产车间内,一条长约40米的钣金柔性生产线上,只有1名工人在电脑前监控着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工作。“这里工人只有别的车间一半,生产效率却更高,目前我们已有52套工业机器人,今年计划再增加18套。”力成电气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智能配电远程运维系统快速上线,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电力配电站远程运维服务,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提供远程维修。
随着高水平智能制造企业的增多,不断引聚智能制造资源,银川经开区已经形成了智造企业+服务平台+方案、技术及装备供应商的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闫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