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四大提升行动”部署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研究建立对县(区)城乡居民收入包抓机制,各部门迅速联动,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着力加强就业帮扶力度,全面强化技能培训水平,深入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取得较好成绩。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农村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力保市场主体和就业基本盘
“如果没有政府及时发放的稳岗留工补贴金,都不敢想我们企业能不能撑过最困难的那段时间。”谈起去年疫情期间停工停产的生存危机时,天地宁夏支护装备有限公司的职工司立伟感慨地说。
2106540元,司立伟至今还记得这个数字,这是天地宁夏支护装备有限公司从银川市政府手中领到的稳岗补贴金的数额。就是这笔钱,支撑着这家公司在连续3个月无订单的情况下,正常给职工发放了基本工资、缴纳了社会保险,全公司没有裁减一个员工。如今一切重新走上了正轨,公司发展欣欣向荣,司立伟和同事们岗位稳定、收入稳定。
今年以来,银川市继续积极开展稳岗留工、留银优技送补贴、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保就业”任务,积极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人才等政策协同联动,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力度,帮助企业纾困稳岗,同时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困难人员培训生活费补贴、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就业见习补贴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至2021年12月31日,以继续落实好各项长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力保市场主体和就业基本盘。
与此同时,我市全面同向发力促进就业,鼓励引导企业优先留用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为失业人员优先提供转岗服务,全力以赴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在企业、稳在当地。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组织外出务工的中介机构、实现就业创业的重点群体及时兑现相关补贴。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开展现场招聘会83场次,累计提供岗位135419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156人。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21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8%以内。
帮助村民家门口挣钱
“帆姐,我又来领订单啦!”9月24日,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村民陈红走进了心之帆手工艺制品制作中心,交了一批刚制作好的手工艺品,又领了新的订单,准备拿回家抽时间做,挣点零花钱。
35岁的陈红是3个孩子的妈妈,因为以前没有一技之长,像她这样的农村妇女并没有很好的就业路子。2009年4月,村里办起了手工艺品制作中心,免费培训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并提供销售路径,陈红也参与其中。
手工艺品制作中心的创办人是华西村村民魏帆,她不仅制作销售自己的作品,还对本村和周边的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手把手教大家做十字绣、工艺画、串珠、贺兰山石艺画等,并负责找销路。西夏区的景区比较多,因为物美价廉,慢慢地,制作中心的订单越来越多,前来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今,心之帆手工艺制品制作中心已经升级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0余名固定打工人员,陈红就是其中之一。自从学到了手艺,陈红每个月都来领些订单做,订单多的时候,她能靠自己的双手每月挣到3000多元。
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积极支持发展现代高效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培育发展规范化的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扶持家庭服务、商贸物流、养老服务等就业弹性大的产业和酿酒葡萄、生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就地就近吸纳城镇业失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市共有合作社930个、家庭农场2697个,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6个,带动农户4.15万户增收,年产值预计可突破35亿元,推动农民收入与农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同时,我市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求职就业。开展就业帮扶“百千万”行动,加大对农民工外出就业帮扶,将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向乡村倾斜,提高服务质效。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县外区内就业19982人,区外就业2782人。
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同步推进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银山介绍,下一步,银川市将继续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大与住建、园林、商务等部门及各园区沟通合作,建立劳务用工和岗位信息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劳务经纪人、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切实挖掘劳务中介机构的潜能,提高重大建设工程以及各大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力度。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人才招聘活动,力争全年服务企业用工10000人次以上,切实发挥人力资源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同时,围绕就业重点群体及重点用工企业、中小微企业,扎实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招聘月等活动,进一步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劳务移民、脱贫人口等重点就业群体实名制动态管理机制和分类援助机制,精准实施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岗前培训和就业实习见习等就业服务,力争年末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载体建设。积极落实创业补贴、创业贷款、社保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创业者创业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引导县(市)区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市县两级每年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不少于12场次,并筛选出优质创业项目进行扶持,重点建设好全市现有创业孵化基地,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以上。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则聚焦重点产业,突出示范引领,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注重能力提升,不断加强农业职业素养提升,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引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快速应用于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技术,发展一批附加值高、效益好、产业融合发展且用工密度高的新产业。同时利用好秋季农田建设和绿化用工量大等时机,积极组织农民参与,让农民外出有工做,留守有活干。组织、协调、监督相关单位、部门、企业按时发放务工和劳务等工资收入,不断增加工资性收益。深化农村改革,盘活闲置资产,不断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严格落实政策,按时发放补贴,不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 记者 沈亚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