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从以前的被动开展救助向主动实施救助转变,以主动救助为出发点,以让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为落脚点,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找到了党委、政府关心、关爱与困难群众所需、所盼的最大公约数。”西夏区民政局局长陈海霞介绍,截至目前,西夏区在册各类保障对象7292人,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发放各类保障金及补贴2676.31万元。
胡晓园有着“双重身份”,她既是西夏区怀远路街道八一社区网格员,也是西夏区困难群众“排困员”队伍中的一员。今年5月,她在八一社区汽车配件农场入户时发现,刘某的弟弟精神残疾,详细询问后发现刘某的弟弟没有残疾证,也没有办理低保。于是她对刘某宣讲了政策,并主动帮助刘某弟弟办理了残疾证和低保。目前,刘某的弟弟每月享有726元低保金以及32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等。
据西夏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林佳丽介绍,西夏区采取主动发现与自主申请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社会救助。在困难群众自主申请社会救助的同时,西夏区民政局组织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建了100多人的困难群众“排困员”队伍,主动发现疑似需要实施救助和帮扶的对象。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了11名低保核查员,加大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状况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机制,优化主动申请救助审批程序,为无法自主申请救助的困难群众提供全程代办服务,让困难群众“少跑路”,让干部政策“多转圈”。据了解,上半年,西夏区新增各类保障对象516人次,实施临时救助20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较去年同期增长40%。
今年以来,西夏区以多元化的救助渠道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在物质救助的基础上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打造社区+社工+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社会救助“五位一体”的救助模式。“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针对困难群众开展了10多场活动,有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服务,也有传统节日活动。”宁夏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席俊男介绍,该中心主要服务怀远路街道和贺兰山西路街道,在充分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对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深入怀远路街道农牧场社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南梁社区等,对身患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困难群众开展健康管理知识讲座。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低保家庭、身患大病的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疫情防控期间,该中心还链接慈善资源、募集志愿者,为居住较为偏远、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送去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西夏区已开展个案工作服务162人次,小组工作服务238人次,社区工作服务690人次。与此同时,链接慈善资金56万余元,惠及辖区1000余户困难群众。
此外,西夏区还探索建立救助政策宣传长效机制,形成了日常+集中、线上+线下等多种宣传模式,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广泛转发救助政策、典型案例、现场活动等,通过农村集日、入户巡访等方式拓展宣传渠道,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和受众面。今年上半年,西夏区已开展9次集中宣传活动,线上浏览量累计达2万多次。 记者李阳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