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各类人才10.2万人,占金凤区总人口的15.8%,占银川市人才总量的25.09%;人才增速同比增长20.14%,位列全市第一;累计申报自治区级人才项目2个、优秀创业企业(园区)4家,备案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1家;打造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4个,农村技能人才实训基地1个……这是金凤区“人才强区”战略写下的成绩单。
近年来,金凤区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抓手,积极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工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度匹配、深度融合,书写了“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金凤佳话。
让人才深入融入高质量发展大潮
2000年受邀在美国硅谷从事光通信、硬盘产品的研发、设计技术顾问;
2004年作为上海市社保局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特邀专家主持编制了投资超过人民币一亿元的“数字制造中心-现代模具技术实训室”的实施方案;
2007年起,与德国坡斯曼集团合作并主持了多款智能控制终端的研发,所有产品都通过欧盟的CE和CB标准的严格测试并取得欧盟相关证书;
2015年作为浙江湖州人才引进“英溪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在湖州注册成立了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公司;
……
崔慧生的简历里满满的光环和高能精英范。
然而,他却谦虚地对记者说:“只是经历多了,积累也就多了,其实有很多时候是在挫折中逆行才走到今天。”
2021年年底,崔慧生在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注册成立了克里蒂弗新能源技术(宁夏)有限公司,从事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集成电路设计。
靠着曾经多年的打拼,他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光伏组件智能检测清洗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前不久得到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内领先水平”的权威认定。
作为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崔慧生的到来,无疑将为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打造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园注入全新活力。记者了解到,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已累计引进数字经济企业1334家、高层次人才700余人,带动就业2300余人。
今天,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已经成为金凤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引擎。
通过召开银川市金凤区2022年招商引智系列活动暨首场交流推介会,举行第三届“引凤创梦”青年创新创业博览会,开展“高校网络招聘会”“春风行动”“人才金街”等线上线下人才招聘会,金凤区不断充实人才总量,促进各领域人才交流互动、共谋发展大局。“人才强区”的目标,让人才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让人才深入融入高质量发展大潮。
将各类人才扎根在高质量发展一线
在国内首先提出有机枸杞新概念,对标欧美国际标准,潜心枸杞研究30载,潘泰安带领着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枸杞行业第一个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GMP证书的企业,也是宁夏枸杞深加工生产技术水平领先的标杆企业。由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活性枸杞多糖、高活性枸杞果浆、枸杞籽油等新产品远销北美、欧盟、澳洲、日本、台湾等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申请国家专利49件,发明专利授权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件,在审发明专利13件,PCT发明专利4件……年轻的80后科研工作者王彦涛,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一直在企业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承担着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年轻的王彦涛说:“科学研究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是在干好自己的工作。”
潘泰安和王彦涛素未谋面,却因金凤区企业(社会组织)人才项目和人才储备库有了交集。在金凤区委组织部纳入金凤区企业(社会组织)人才项目和人才储备库后,他们获得了事业发展的优渥土壤,也成了金凤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按照“人才兴市”的战略部署,金凤区围绕高质量发展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圈”。
据金凤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到目前金凤区建成银川市“人才小高地”3个,申报银川市“导师帮带”乡村人才凝聚计划7个,建立了金凤区企业(社会组织)人才项目和人才储备库。通过“人才小高地”“导师帮带制”项目库,金凤区形成了“落地一批、申报一批、培养一批”的梯次递补格局。
目前,金凤区已指导辖区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2022年度自治区“人才小高地”项目1个,自治区岗位骨干人才项目1个;银川市“人才小高地”项目9个,“导师帮带”项目9个。围绕项目引领育才,金凤区将各类人才牢固扎根在高质量发展一线,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肱骨力量。
爱才惜才政策留才举才任贤大有可为
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和个性化管理,开辟躬耕园让学生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的亲近……在深入思考如何培养未来人才这一命题后,金凤区第三小学校长马德虎的“说学教育”研究在校园里深入推行。
“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教育应当让孩子获得生活的勇气、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马德虎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在金凤区的“人才工作宣传月”上引来众多专家学者关注。
如今,马德虎的“说学教育”主张已经在区内外十几个省区市县进行了经验分享。“说学教育”也转化成为办学实效,得到区内外教体局、多所学校的教师观摩交流,跟岗学习和实践研究并初见成效。
为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金凤区把5月确定为金凤区“人才工作宣传月”,像马德虎一样的专家人才,在通过多个媒体平台展示了人才风采,分享了研究成果。《凤栖与梧鸣于高岗——“花儿”传唱人撒丽娜》《凤栖与梧鸣于高岗——金凤区第三小学校长马德虎》等视频短片在广大党员群众间广泛传播。
为了扎实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金凤区及时兑现了高精尖缺人才生活补贴,协调解决了高精尖缺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政策落实问题。截止到目前,共慰问优秀人才50人,发放慰问金7.5万元,受理41名自治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申请。
爱才惜才、政策留才,让凤栖梧桐的佳话在金凤区频频上演。马德虎兢兢业业在教育战线耕耘20年成为“说学教育”的领头雁;宁夏托举工程青年艺术人才,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撒丽娜让宁夏花儿享誉全国,多次登上全国大舞台;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安宇歌将宁夏口弦带上了奥运会、世博会,带到了亚洲、非洲、欧洲等19个国家……这些人才故事生动诠释了金凤区爱才惜才、政策留才的高瞻部署。 记者 陈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