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中卫市
何滩村:巧乘“四权”改革东风 描绘乡村振兴画卷
时间:2021-09-07  来源:中卫日报
  今年以来,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以“四权”改革为契机,坚持在盘活闲置宅基地、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化农文旅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乡村环境焕然一新,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带动辖区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今年,何滩村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契机,大力开展植绿增绿和农村环境整治,硬化美化村庄巷道13公里,拆除土坯危房21户,改造翻建6户,完成卫生改厕300余户,栽植各类苗木4万余株,打造“最美庭院”17户,主干道路亮化率、自来水入户率均达到100%,乡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着眼提升乡村颜值,联合西安美院等院校利用村中心路房屋两侧墙体打造“3D”彩绘墙,以党史知识、乡村振兴、黄河文化、古村落遗迹和星空漫画为主题,绘制3D彩绘画4000平方米140余幅,外地游客、市区群众和周边居民纷纷前来打卡,日均打卡3000余人次,何滩村从原来的农业村摇身一变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红村”。积极引进吾特特(宁夏)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先期投资800万余元,盘活利用闲置土地100余亩、农房12套,打造“原舍依田”自然庄园,建设老房子展馆、田园民居、观景台和自然教育课堂等设施,将闲置农房变成自然观光、农耕文化教育、乡村课题研究的基地,自5月份运营以来,与北京亮剑、宁夏智慧旅游网、宁夏北斗星研学旅行、河北黑马少年营等全国百余家研学机构、亲子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各类研学活动40余场次,吸引游客20000余人次,创收30万余元。
  同时,何滩村以“全域旅游示范镇”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旅游+康养”“旅游+研学”等业态,让群众打卡的“网红村”变成乡村旅游的“示范村”。深化探索“旅游+康养”模式,积极与青橙主题酒店(中卫店)等企业合作,盘活20余户闲置农房,实施“民宿+康养”项目,打造富有何滩特色的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建设何滩村生态旅游康养区。积极与宁夏大学(中卫校区)文旅学院对接合作,规划集体建设用地50余亩,在融合农业产业科学本质和旅游观光经营本质的基础上,打造极具特色的“玉米迷宫”,建设亲子互动乐园,构建集“玉米迷宫、植物配置、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研学新模式。打破旅游季节性瓶颈,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及生态观光、瓜果采摘、休闲避暑、农耕体验、特产采购、民宿住宿等,规划建设原舍依田风情街、田园集市、五彩花田、家庭牧场等,推出社火演出活动,吸引群众参观游览、装扮体验,构建“农旅互动、农旅合一”新模式,实现以产引游、以农促旅。
  此外,何滩村积极鼓励支持有创业意向的村民返乡创业发展副业,让村民在家门口赚上“旅游钱”,吃上“致富饭”。争取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00万元建设休闲观光采摘园一处,建成第三代日光采摘温室大棚20座,引入草莓、火龙果等“人气”水果,让产品变“优品”。依托“电商+营销”模式,打造产销一体化发展链条,畅通区内外销售渠道,年内带动就业160余人,村集体年收益达到90万余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利用闲置地打造500平方米何滩乡风小吃街,设置摊点20余处,以经营农家特色食品、烧烤、茶饮等小吃为主,让村民变摊主,每户日均收入达2000余元。与中卫市餐饮协会联合打造农家特色流水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餐饮院10余家,在农村传统“四凉八热十二盘”美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制作中卫烩小吃、过油肉、八宝饭、柴火鸡等风味菜品,让村内40余名居家妇女变身“俏厨娘”,每天限量推出5桌至10桌农家流水席,用舌尖上的美食留住游客,吸引食客。积极引入浙江义乌小商品,探索研发农旅产品,聚集本地能工巧匠制作草编、剪纸等传统技艺,推出一批草编玩具、剪纸画等极具本地特色的“何滩礼物”,让游客带回家的不仅仅是农产品更是乡愁记忆。 通讯员 马淑洁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区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
  •  宁夏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行动计
  •  宁夏公安机关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
  •  志愿者参与“我是环卫工人”体验
  •  银川市构建“三个机制”筑牢项目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宁夏人物
  •  马维亮:继续奋战农业科研一线
  •  康小伟:为宁夏在全运会上摘首金
  •  于秀芳:择一事终一生 扎根乡村2
  •  吴文彪:新闻战线上不退役的“老
  •  邵予奋:垂暮之年宣讲红色党史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