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滨村位于中宁县宁安镇,下辖14个村民小组1130户4345人。近年来,黄滨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与各项事业深度融合,形成全村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生动局面。
党建引领 民族团结入人心
“平时农闲时我就到这个地方看看,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农闲可不能让精神也闲下来。”9月8日,在黄滨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长廊旁,村民康晓东看着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辉煌成就时说道。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黄滨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辉煌成就以及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在“滴灌式”宣传中“精耕细作”,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党的民族政策、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的红色故事送到各族群众身边。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册、绘制画卷、利用“黄滨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宣传媒介,进行“线上+线下”宣传,营造了“抬头可以看、随手可以学、处处可感受”的民族团结宣传氛围,从根本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与“魂”。
文化交融 民族团结展新彩
走在黄滨村,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展示着村里的好人好事。
“我登上咱们村的好人榜了!”在黄滨村,登上村好人榜可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大事。
近年来,黄滨村坚持把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推广“创建工作+N”新模式,大年三十举办“蒿子面节”,开展“我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打造“老康论理”“温暖到家‘粽’情端午”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用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教育带动身边的人,主动搭上“亲情链”、架起“连心桥”,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改善民生 民族团结绘蓝图
“以前像现在这么平整的道路可是想都不敢想,一到下雨天,路上都是积水深坑,家门口都出不去。”黄滨村村民康彦国说,儿时泥泞的村路成了他至今难以忘却的记忆。
民生是最大的民心。近年来,黄滨村不断改善民生,以“一心、一轴、两片区”为结构框架,持续推进植绿增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现了自来水入户率、阳光沐浴工程入户率、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卫生厕所建设达85%。
“如今的黄滨村巷道干净整洁、绿荫葱葱,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村庄旧貌换新颜,切实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康彦国说。
种好“致富花”,方结“幸福果”。黄滨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双促双增”帮扶行动,精准扶持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空间,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管理 民族团结绽新花
今年以来,黄滨村创新“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管理模式,形成网格化管理体系。打造“老康论理”调解室,化解各族群众矛盾纠纷、回应百姓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村级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作用,摆放资料供各族群众借阅,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及知识竞赛活动,不断拓宽各族群众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渠道。
“我们依托村老饭桌,解决了留守老人、儿童及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为独居、空巢、高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黄滨村党支部委员张建林说,他们还成立残疾人维权组织,设立专用残疾人康复站,切实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康养服务。在黄滨村里,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接续奋斗,真正成为亲如一家的“石榴籽”家园。全媒体记者 梁旭强 谭勋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