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中卫市
中宁县:巧用金融杠杆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9-10  来源:中卫日报
  今年以来,中宁县着眼发展壮大肉牛产业、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巧用金融杠杆,努力推动形成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局面,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9月6日,记者在宁特集团太阳梁第二牧场看到,工人罗霞正忙着喂牛。今年43岁的罗霞是太阳梁乡新海村村民,2012年从固原搬迁过来。
  “刚搬迁来时,全家生活拮据。我在周边打零工,但一年收入还是微薄。今年,我贷款10万元,投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购买了6头肉牛,由企业托管养殖。”罗霞说,她算了一笔账,待年底肉牛分红800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以及在牛场没有3500元的务工收入,她的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宁特集团太阳梁第二牧场以太阳梁乡、大战场镇10个村集体合作社1251户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搬迁群众为服务对象,帮助他们托管代养育肥肉牛。项目达效后,年出栏7000头以上优质肉牛,年产值可达1.1亿元以上。
  “宁特集团现为太阳梁乡852户5629人托管代养肉牛7733头,牛出栏后预计实现分红1566万元,人均分红达到2782元,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农户收入有所提升,致富有保障,实现产业有发展,企业有利润,群众有收益。”宁特集团太阳梁第二牧场场长王波说。
  据悉,针对移民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产业结构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弱、移民群众增收乏力等现状。今年,中宁县按照“以草定畜、草畜一体、出户入园、集中养殖”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利用现有喊叫水、徐套、大战场、太阳梁移民区5个万头肉牛场和正在建设改造的3个5000头肉牛养殖场,全力打造移民托管肉牛养殖基地。创新性实施“联合党支部+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银行+农户”五联模式,巧用金融杠杆,把移民群众无缝隙嵌入产业链、利益链,实现产业有发展、企业有利润、移民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有收入。
  “银行为每户发放10万元至30万元的肉牛产业贷款,投入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后,由乡镇经济联合社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农户代表购买肉牛投入国有企业进行托管养殖,国有企业按照每年投入资金的13.5%给予农户利益分红。”中宁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海燕说,目前,中宁县肉牛、奶牛托管资金累计达5.2329亿元,受益脱贫户和移民共计9449户3.78万人,参与托管养殖的移民收益达6682.92万元,人均收益1769元。预计到年底,移民地区新增肉牛存栏3.5万头,移民牛存栏将达到5.6万头,移民人均来自牛产业的收入将达到2025元。
  据介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宁县持续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创新金融防贫机制,在自治区率先实施“防贫保”政策,将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重点人群纳入监测范围,购买商业防贫保险,分对象、分类别完善支持措施,加大金融信贷、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等政策扶持力度,予以精准扶持,激发内生动力,坚决“兜牢”返贫底线。
  “我们聚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围绕移民村的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组织了5个移民乡镇编制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规划,移民重点村的新一轮驻村工作队也实现了全覆盖,为后期的移民致富提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徐海燕说。 全媒体记者 梁旭强 谭勋泽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破解“密码” 让滩羊产业迈向高
  •  集成优化 让医疗资源更加普惠便
  •  攻坚克难 筑起黄河宁夏段防洪减
  •  开拓创新 让铸造产业更加尖端智
  •  创新驱动 点燃宁夏高质量发展引擎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宁夏人物
  •  高建忠:扎根农村教书30年,我无
  •  马建林: 论“稻”二十载 让宁夏
  •  李培润: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不简
  •  马维亮:继续奋战农业科研一线
  •  康小伟:为宁夏在全运会上摘首金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