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原县三河镇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高质量、高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切实提高农村发展效率、农业致富能力、农民创收本领,努力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小产业向全链条、创品牌向创标准转变,保证产业发展强劲势头。
围绕全县“一主四特”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全镇实际,三河镇采取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等措施,确定草畜产业为主导产业,枸杞、瓜菜、小杂粮、菌菇为四大特色产业,着力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方向上求突破,加快实现“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构建,力争年内打造清水河流域两万亩枸杞产业带、苋麻河流域草畜产业带、福银高速两边万亩蔬菜产业带“三个产业带”。
三河镇做大做强草畜主导产业,努力打造镇域发展强引擎。重点在扩大规模、标准化养殖、品种改良、技术培训等方面发力。巩固提升代店村高端肉牛示范村,年底肉牛饲养量达5000头;打造辽坡村高端肉牛示范村,年底肉牛饲养量达4000头;续建富陵村肉牛养殖园区二期工程,引导周边养殖户出户入园进行标准化养殖,实现全年养牛2000头;依托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托管代养模式,在鹭海、黑城2个村各建设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个;新建高原牧歌养殖场4座,年底实现肉牛饲养量1万头。充分发挥高端肉牛研究院科研优势,加快养殖专业人才培育,全年实现培训500人次。加强与华润高端肉牛深加工基地合作,延长肉牛养殖产业链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 工作思路,三河镇围绕提质扩规,打造沿中河、清水河流域2万亩枸杞产业带。大力推动有机肥推广应用,发挥四营村村集体经济资金优势,加快金红园枸杞专业合作社改造升级,做好测土施肥、田间管理、统防统治等环节技术指导,同步开展好改良品种宁杞7号和9号推广种植,全面提升枸杞品质。加快枸杞品种更新换代,全镇年内增加枸杞种植2000亩。
依托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优势,三河镇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辖区福银高速两边打造万亩瓜菜产业带。加大有机肥推广应用,建设瓜菜气调保鲜库,发挥广聚、雄丰等瓜菜合作社的销售代办作用,全镇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加强与宁夏吉原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种新品种、采用新技术,高标准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另外,按照“村集体+公司+贫困户”模式,在原有种植规模基础上加大黄花的示范推广,六窑村黄花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做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三河镇扎实推进闽宁协作项目,巩固发展闽宁菌菇园区建设,继续做好园区265亩温棚种植。并充分总结赤松茸种植经验,探索大田菌菇垄间套种藤蔓植物,提升遮阳保湿效果,进一步验证大田菌菇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同时,创新试验平菇院落种植,利用菌菇园区现有的冷藏室、烘干房等设备,引导农户利用闲置房舍、采取堆棒栽植模式,试验平菇种植,拓宽菌菇产业发展之路。紧盯小杂粮产业提质增效,加快适宜高产品种推广,全镇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0亩,不断推动小杂粮成为大产业。与此同时,三河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经果林产业建设,推进生态良性发展。
三河镇党委书记白向平说:“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今后,我们会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加速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媒体记者 马彦军 李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