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推动农村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四化”整治,做到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沟渠路房整治、公共服务“四个到位”,建立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包抓工作机制,抽调市、县(区)400余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全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我市推进农村改厕,实施“分户改造、集中处理”模式,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分类有序完成农村改厕任务1.04万户;全面排查2013年以来卫生改厕情况,分类整改发现问题。清理垃圾杂物,以村为单位,发动党员、保洁员、志愿者、公益岗等多方力量,每月开展农村垃圾大排查、大扫除、大整治行动2次以上,为每个自然村设置垃圾收集转运点,为每户配套垃圾箱1个,实现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治理生活污水,全面清理农村黑臭水体、简易化粪池、杂草淤泥和岸边杂物;在群众相对集中居住区,配套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一体推进农村人畜粪污、生活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 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
我市深入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村组道路亮化工程,方便群众出行。强化庭院整治,组织群众深入开展庭院围墙整修、大门砌护、院落铺装、杂物整治,全面净化、绿化、美化庭院,做到院内物品整齐有序。强化屋内整治,以“小家美”促“乡村美”,组织开展卫生家庭评比活动,推动农户屋内整洁有序。建设庭院新花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乡土人情,鼓励指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发展庭院经济,合理种植时令蔬菜、果树、花圃等,建设“花园家庭”“微田园”,打造各具特色的“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形成村道干净整洁、院落布局有致、花草树木交相辉映的场景。
同时,我市推进植绿增绿,壮大富民产业,依托县(区)功能农业产业,采取“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按照季度监测分析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建立收入分析台账,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2%以上;合理规划农村家庭式养殖棚圈和规模化养殖场所,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用残膜回收率分别达88%、91%、86%。
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传等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和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通讯员 张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