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累计接诊患者6183人次、开展三四级手术971台、远程会诊14次、手术示教249次、推进“五大中心”建设……这是自治区医疗团队与沙坡头区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的硕果。
2022年4月,中组部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署开展“组团式”帮扶以来,我市紧紧抓住机遇,借助医疗卫生帮扶团队专家资源优势,从软硬件入手,在强化管理、引进技术等方面下实功,不断推动基层医疗水平提速提质。
1月22日8时许,沙坡头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学刚来到病房检查情况,患者刘某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表示感谢。
“多亏了梁主任医术高明,我现在颈部不疼了,头也不晕了。”
“还得注意休息,一个月后就能拆除护具恢复健康了。”
……
梁学刚是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2023年6月作为医疗帮扶的第二批专家之一,来到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并顺利完成了首例颈椎第二节骨折手术治疗。
“病人因外伤导致颈二骨折,到医院时已经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情况。”梁学刚说,因为事发突然,如果患者前往银川治疗,仅路程就需要两个多小时,以病人的伤情可能会贻误治疗。
目前,梁学刚已完成近百台脊柱类手术,他指导带领的3个徒弟也都可独立完成相关手术。
得益于“组团式”医疗帮扶这一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本地接受治疗,减轻了长途奔波的负担,也使更多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自从‘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进驻到医院以来,手术量从2021年的1600台增加到去年的3100台,三四级手术从过去的16%增加到60%,有效缓解了就医难问题。”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焦涛说。
“‘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的援建,以团队带领团队,变‘输血’为‘造血’。”自治区“组团式”帮扶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团队队长杨绿林说,他们开展师带徒结对帮带、一对多传授、手把手教学,就是要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留到沙坡头区人民医院。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马丽园到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后,把所学和从医经验通过课程分享、现场施教等形式分享给同事和带教学生。
“找准位置,把好角度,手保持平稳。”病房里,马丽园戴着乳胶手套,手把手示范胸腔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手术。
“自从马医生来了之后,带我进行了甲状腺、乳腺结节穿刺活检,以及胸腔、腹腔的穿刺引流手术等,现在这些手术我都能独立完成了。”马丽园的徒弟孙玉高兴地说。
得益于梁学刚、马丽园等人的示范带领,2022年至今,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共培养眼科、骨科、重症科室等科室的10余名主任医师独立完成相关技能手术操作,40多名医生医疗水平显著提高。眼科开展后节手术50余例,打破区域技术空白;实施80岁以上高龄患者手术379例,打破了老年高龄手术禁区。
医疗援建只是“组团式”帮扶在中卫的一个缩影。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借助外力强内功,走出了一条团队带团队、人才带人才的“传帮带”之路。
按照帮扶要求,我市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海原县,主要涉及教育、医疗和科技特派团3个方面47名帮扶队员;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沙坡头区、中宁县,主要涉及医疗帮扶方面15名帮扶队员。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鹏介绍,帮扶团队的到来弥补了我市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短板,提升了受帮扶单位的业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全市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全媒体记者 孙迎春 张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