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关系我区千家万户的《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了。到2020年,宁夏的教育事业如何发展,要达到哪些目标?本报给读者展示教育新蓝图描绘的核心内容。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健全完善教育体制,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提供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学习型社会初步建成,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基本普及15年教育目标。
发展重点领域
全面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步伐、全面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全面提高乡村教师素养、全面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
发展主要内容
《规划》由5部分组成,设有13个量化指标,8个专栏。规划实现了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以及基本公共教育和教育发展保障的“学段全覆盖、保障贯始终”的发展目标体系。
学前教育
新增学位5.5万个
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实现基本普及目标。
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鼓励支持城市(县城)老旧公办幼儿园改造扩容。
到2020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5.5万个。
义务教育
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均衡发展:全区2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小学六年巩固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达到96%和95%,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差异系数进一步缩小。
学校布局:根据规划,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努力实现学生就近入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学生人数: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高中教育
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普职比保持在合理水平。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品牌专业。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中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标准,职业院校布局更加合理,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培养层次更加全面,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高等教育
普及化,毛入学率超51%
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以上,迈入普及化阶段。
大学建设:今后5年,我区将全面推进西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力争到2020年宁夏大学综合实力进入西部前20名,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或西部一流行列。
专业建设:推进优势学科专业建设,集中建设自治区重点学科20个、优势特色学科30个、重点专业(群)40个。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自治区产业发展急需领域培育一流学科团队10个、中青年学术骨干50名、教学名师50名、校企人才互聘400名。力争到2020年,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达到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达到50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达到15个。
教育扶贫
全力保障贫困地区教育水平
今后5年,我区将以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者职业技能为重点,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学校发展水平,全力保障贫困地区学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接近全区平均水平。
幼儿园建设:根据规划,我区将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行政村延伸,自治区幼儿园建设工程优先保障贫困村幼儿园改造建设。
小学建设: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教育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学校,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接近全区平均水平。
中职建设:同时,加快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固原市举办高职教育,支持同心县、红寺堡区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积极引导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
信息化建设:为让贫困地区学子增加接受良好教育机会,我区还将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高等教育:继续实施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高考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加大自治区直属高校农村专项计划投放数量,使贫困家庭和农村学生有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终身教育
体系不断完善,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建设以开放多元、较高质量为特点的学习型城市、社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逐步形成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
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记者 陈勇 实习生 刘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