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大头条
兄弟齐心百业兴 ——宁夏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时间:2021-09-17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多年来,宁夏用实际行动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同心,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全区形成了密不可分,融荣与共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
<p>  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举行员工团建活动。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p>
  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举行员工团建活动。(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塞尚乳业:培育“家文化”共筑中国梦
  在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的宣传栏内,一张张映满员工笑脸的图片,记录着公司发展的历程和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大家对民族团结进步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引导全公司职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凝聚起团结的合力,促进公司的发展壮大。”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建国说。
  经过11年奋斗,这家创立于2010年的企业,已经成长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谈及企业快速发展的“密码”,民族团结必不可少。
  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300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比30%以上。得益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扎实开展,各族员工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为企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全体员工和事业合作伙伴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大家同心同向,团结互助,推动企业的发展。”闫建国说。
  今年34岁的回族员工鄢丽在公司工作已有6年,对她而言,这里不仅是自己的职场,更是一个特别的“大家庭”。
  “大家一起工作,团结奋进,推动公司发展的同时,也收获温暖和幸福。”鄢丽说,多年来,公司的每个人都能在生日当天收到属于自己的生日礼物,每到节庆日,也总有温馨的祝福和暖心的福利送达。在公司引导带动下,大家相互之间多了一份“亲情”,谁有了困难,都会第一时间得到大家的帮助。在这里,团结和友爱,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事成于和睦,力成于团结。
  近年来,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把民族团结融入企业文化,把“人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作为日常要求,为公司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成立至今,我们利用国庆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组织各族员工共同开展活动,增强沟通交流、增进民族融合;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引导大家加入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队伍中。”闫建国介绍,在注重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的同时,公司还积极开展民企党建活动,强化广大党员爱党颂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和情怀。
  如今,在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更是全体员工团结奋进的真实写照。“我们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工作更好地融入公司各项工作中,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闫建国说。(记者 马 越)
<p>  兴庆区第五小学举行的“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开学典礼上,同学们表演舞蹈“党在我心中”。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p>
  兴庆区第五小学举行的“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开学典礼上,同学们表演舞蹈“党在我心中”。(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沉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里是什么感觉?在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每个孩子都能告诉你答案。
  健体益智的空竹社团、锻炼身心的武术社团、溢满诗词的吟诵社团、韵味悠长的京剧社团……每到课外休息和艺术课程时间,这些活动教室总能迎来一大批前来学习和练习的孩子。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书法有了很大进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书法里的中华文化也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六年级(2)班学生任静菡说。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韵味。通过学习京剧,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中华文化璀璨丰富,我们要做好学习者和传承者,把这些好的内容呈现给更多人。”六年级(2)班学生李悦晨说。
  让学生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中深种爱我中华的种子,在思政课堂的讲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有力举措。
  “我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秉持‘全校一盘棋、师生一家人、各族一家亲’理念,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社团,学校足球、京剧、空竹、武术、书法、陶泥等品牌社团,已成为‘5+2’课后托管服务的支柱,赢得了全校师生、家长与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萍说。
  近年来,兴庆区第五小学在落实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把民族团结教育融进校本课程教学中,开设了各类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些课程的学习、实践中,增进了各民族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深深根植在广大师生心里,浸润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
  在民族团结建设中,学校紧紧抓住文化认同这个“根”与“魂”,把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的根脉,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扎实上好《道德与法制》课,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宣传教育。同时,开展《中华民族大家庭》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政等不同学科的竞赛,使民族团结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来。
  “学校成立了民族团结石榴班,每个班都是石榴班,每个同学都是一枚石榴籽。”李萍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每个石榴班在学校党支部和德育处的带领下,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活动。
  在每一周的升旗仪式上,都会有一名老师带着一名少先队员,以讲述的形式,分享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感人故事:《小金花的故事》《半条棉被》《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延安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中国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重温百年红色精神谱系,将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李萍说,这些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将成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宝贵财富。(记者 马 越)
  青铜峡市南苑社区:和睦一家亲的“幸福密码”
  “姐姐,孩子需要我接送吗?”“妹妹,晚饭做好了,你们过来吃吧!”在青铜峡市裕民街道办事处南苑社区,有这样一对姐妹,回族姐姐马晓燕和汉族妹妹小董两家相互帮衬,长达八年之久。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们是一对亲姐妹,因为两人总是形影不离。了解她们的居民知道,她们是多年的邻居。
  对于该社区侯海珍老人而言,这些年回族邻居王月花对自己照顾有加。逢年过节,王月花就把自家的馓子、油香、水果拿过来。侯海珍的孙女先天残疾,与她相依为命,有时因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对象闹情绪,王月花一次次上门劝导……
  “去年大女儿考上大学,我们夫妻俩没稳定工作,社区干部第一时间送来2000元,还帮助我们找到工作。”马晓燕说,在南苑社区,大家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处处能感受到社区和谐大家庭的温暖。
  每年该社区定期组织评选社区“好婆婆”“好媳妇”、民族团结好邻居、社区好人,使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每年的端午节组织居民一起包粽子、看节目,引导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
  “社区组建11支群众文化团队,常年活跃在社区,通过歌曲、舞蹈、器乐等文艺形式不断凝聚社会价值共识,为民族团结进步凝心聚力。”南苑社区党支部书记赵静说,成立“益+艺”“青城义工”等17支志愿服务队伍,让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融入各族人民的情感认知中,成为社区和谐发展的活力因子。
  “过去小区不是这堵了,就是那漏了,居民头疼,怨言很多。”南苑社区宏远小区居民许永生说。去年以来,针对居民反映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当地政府应时而动,把宏远等几个老旧小区整合成一个小区,进行全面改造。如今走进宏远小区,每栋楼被整修一新,不少地方还栽上了花草树木,各类文化宣传墙别具新意,停车位被规划得整整齐齐。另外还新建20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及老年饭桌等配套设施。
  “现在辖区居民玩在社区、学在社区、乐在社区、医在社区,形成居民15分钟便民服务圈。老旧小区改造‘以新换心’,切实让居民的幸福生活在家门口升级。”赵静说,小区改造扩大了各族群众民生福祉的“共享圈”和交往交流的“融合圈”。
  “针对社区矛盾纠纷的简单和复杂程度,我们建立了警民联调、警行联调、警司联调、警律联调四级联动机制,并且周一至周五,由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所、社区等干部在警务室轮班值守,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南苑社区警务室民警梁维科说,今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6起,调处率100%。
  依托“五联”模式,成立社区联合党委,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共驻共建,通过居民群众点单、网格支部收单、联合党委下单、成员单位接单的四单模式,及时解决居民诉求,圆梦居民微心愿。今年以来,共圆梦居民微心愿41个,慰问居民89人次,切实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如今,在南苑社区,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故事,见证着各族干部群众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如阳光、空气般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族群众的血液里。(记者 蒲利宏)
<p>  焕然一新的白寺滩村碧玉广场。</p>
  焕然一新的白寺滩村碧玉广场。记者 蒲利宏摄
  白寺滩村:“民族团结创建+”助力乡村蝶变
  走进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阳光下的碧玉广场恬静安宁,乡间小路整洁通畅,民居风格古朴素雅,葡萄架下硕果盈枝……让人充分感受到美丽乡村的田园诗意。
  “近年来通过项目和资金扶持,我们村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村民也能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出门不走泥巴路,健身休闲有广场,小桥流水像景区。”村民卢正国说。
  以前,碧玉广场是个乱堆乱放、垃圾连片的“垃圾场”,夏季蚊虫飞舞、臭气熏天,村民都绕道走。近几年依靠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厕所革命、基础设施改造等上千万元项目资金带动,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脸”、居住环境大提升。
  近年来,该村以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契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凝聚人心为根本,注重把“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先后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自治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自治区首批旅游特色村镇等荣誉称号。
  将民族团结与生态宜居和产业发展融合,由点带面全面实施美丽宜居村庄暨特色产业示范村项目。先后打造了碧玉广场景观,民俗农居庭院景观、露地田园农事景观、苦水河湿地滨河景观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形成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民宿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2020年,全村生产总值1.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95万元。
  白寺滩村探索“支部+党小组+合作社+群众”模式,成立塞上龙二大青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党员带动农户种植大青葡萄1620亩,平均每亩产值24000元。每年举办葡萄采摘节,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
  在碧玉广场上,姓氏墙讲述姓氏起源、传承中华文化,彩绘诉说着“碧玉皇后”的葡萄传说。村里经常性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多彩利通”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村民在文化滋养中既富“口袋”又富“头脑”。如今的白寺滩村,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风气越来越盛,村民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抓好产业动力核心,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济基础,抓好文明动力核心,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谐氛围。”该村党支部书记郭枝说,“能带领村民将新农村建设蓝图变为现实,比吃到最甜的葡萄还令人心醉。”
  将民族团结与乡村治理相融合,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六进六促”活动中,持续开展“五观”教育。推行法治、德治、自治“三融合”,提升了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在群众中大力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淳化民风。
  “我们把民族团结创建与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文化浸润、生态宜居和乡村治理有机融合在一起,重点打造白寺滩村大青葡萄、露地蔬菜、设施农业、经果林业四大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村庄产业发展复合高效、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创建成果共建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东塔寺乡副乡长魏娜娜说。(记者 蒲利宏)
  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青少年心田绽放
  一踏入校门,便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团结氛围,走在校园,每到一处都能看到学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独具匠心……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充分利用走廊、墙体等加强文化建设,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校园环境布置当中、融入平时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当中,在润物无声中滋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事实上,不只是利通区第七小学,在吴忠市有不少学校都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形成了孩子们从小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的美好氛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的生力军。而且孩童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更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上接受什么,输入什么,对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这时,只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形势下,要想做好我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就要在工作对象上突出重点、分类施教。这其中,就包括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坚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帮助青少年自觉把个人理想和追求同国家前途、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思想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只有思想正确了,一个人才能把所具有的能力用在正道上,才能创造出绚烂多姿的辉煌人生。青年的健康成长尤其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和指引,因此,学校作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要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同时,还要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的语言去描述,用他们的情绪去体验,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他们头脑中扎根、发芽。(尉迟天琪)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农村厕所革命三年改厕28.1万
  •  2021年银川市金秋文化旅游惠民消
  •  贺兰欣兰广场北侧施划临时停车泊
  •  银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部门全力
  •  古生物化石展来啦!坐标:宁夏地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烟雨朦胧在泾源
    烟雨朦胧在泾源
    多彩九月 湖城美景入画来
    多彩九月 湖城美景入画来
    宁夏人物
  •  马旭:坚守育人初心 扎根教育一线
  •  王学锋:串起民族团结“幸福结”
  •  魏天录:九旬抗美援朝老兵追思:
  •  高建忠:扎根农村教书30年,我无
  •  马建林: 论“稻”二十载 让宁夏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