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内一望无垠的黄花田。李振文摄
编者按——
7月3日,银川晚报邀请30余位经常为本报副刊写作的作家与文友,前往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宁夏富阳集团现代农业园区创作采风,感受其防沙、治沙,落实生态保护理念,建设农业产业园区的实践与成果。以下即为本次部分采风创作作品。
天宽地阔。天是真宽,广阔幽深,白云在纯净的蓝色里条状纵横,呈伸懒腰的舒展状态。地也是真阔,一色的绿,贴铺着地面缓慢起伏着向远方伸展。
我站在这样的天地间,竟有了一些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一种苍茫的感觉。
是苍茫,不是苍凉。因为这里绿色覆盖了荒凉。
本以为,会是苍凉的感觉。我从高楼林立把天空也剪切得凌乱破碎的城市来到这里,认为不过是逃脱城市喧嚣的一次普通出走。
对红寺堡的印象,很长时间以来就是荒凉,因为这里地处干旱带,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集中区,也是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战场。所以我认为,现在那里可能有所改善,但主基调应该也还是荒凉。
几年前,这里的确荒凉。接待我们的富阳集团现代农业园区的办公院落里,摆着一排展板,展板上,开头的几幅照片呈现着他们公司刚到这里开始开发时的景象:荒漠,稀疏低矮的几丛荒草在荒漠上仿佛偶尔冒出的奇迹。
五六年的时间,这里已经是一派生机。
给我们做介绍的人,是园区的董事长,叫黎谏君,一个被晒得黑黑的中年男人,但很阳光,言辞幽默。
经过他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农村娃,后来考学出来,离开了农村,后来又辞职,从事了很多的行业,也算经历丰富,再后来,因为自己到底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土地的感情深厚,他来到这里,搞农业开发。他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概括他开发的土地的整体情况。
他说:别人有钱在地上购买了房产,我把钱全部投到了地下的土里。
现在,投入到土里的资金和心血从地下长了出来,长成一层绿色,生机勃勃。
他领着我们参观他的一万亩土地。首先,有水塘和庞大的抽水灌溉设备,这是干旱土地上绿色生命生长的根源。我们参观了果园,套袋的果子在蓝天白云下有别样的风情;我们参观了牧草基地,田野广阔,巨大的喷灌设备为我们展示了“人工降雨”,细腻柔和的水丝滋润着广阔的土地;我们到黄花菜和枸杞生产基地观摩,明媚的黄色花朵和红色鲜果在阳光下灼灼生辉……
这里已经形成了多种生态的立体产业。黎谏君一路介绍,自豪之中也不免带出一份沉沉的压力。我们作为参观者,领略的是壮观和惊奇,而这一切的塑造者却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也有热心的同行者给他出谋划策,他大抵淡然一笑,下一步的发展他也有了规划,比如发展特色农业旅游,那样可以把人从城市里吸引过来,到这里休闲娱乐。
把一片土地从荒漠转变为生命繁盛的地方,再变为人所向往的地方,让这里充满活力,这是一个拓荒者奋斗的最大意义,也是一个热爱土地的人对土地的最好馈赠。
□蒯陟文(宁夏银川) |